顏玲



摘要:本文以PEP六年級下冊Unit3《Where did you go?Read and write》教材為例,從探索三學批注、多維批注、個性批注這三個方面出發,探討了提高小學英語閱讀的批注能力的策略,以期真正發揮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凸顯閱讀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英語? 批注能力? 凸顯閱讀
批注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將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文字的形式進行標記和書寫,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體驗解讀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幫助學生深入思考文本的一種閱讀方式。筆者基于PEP六年級下冊Unit3《Where did you go?Read and write》,把批注運用于日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生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批注能力。
一、精心探索,形成三學批注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批注時,要關注格式,規范批注位置,明確批注符號,知曉批注切入點,表達交流批注成果。在閱讀中,學生可以充分運用直線、圈圈、波浪線等符號標記批注,這些符號標記簡單易懂,有利于學生記憶和自學。
1.預學批注
預學批注是批注閱讀中最基礎的。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他們想法、疑問最多的時候。預學批注效果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課質量和教師的教學成果。筆者認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運用各種批注方法,對文本中的字詞、插圖、疑問和留白進行批注,以便更高效、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閱讀學習。另外,教師要重點保障學生的閱讀時間,明確閱讀任務,并檢測自讀質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扎實地進行有質量的批注。
2.共學批注
如果說預學批注是先學后教最直接的體現,那么共學批注就是以學定教的具體演繹。共學批注就是在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基本結構,拓展內化,仔細地研究每句話進行個體,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批注。每篇閱讀課文都有文本、編者賦予的教學批注點,但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邊讀邊批注,導致記下的都是未經過思考與深入理解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沉入文本,仔細品讀,讓閱讀有厚度、深度和高度。
3.深學批注
在深學批注環節中,教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開展閱讀教學。在學生預學批注、共學批注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圍繞重點和難點,在交流中深化學生對批注的理解,進行二次深學批注。二次深學批注要求教師作為組織者和指導者,在班內開展大范圍的討論。當然,這是建立在學生獨立批注意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在交流后橫向和縱向地批注。
二、傾心鎖定,激活多維批注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進行嘗試,讓學生自由、自主地走進文本,尋找自己想要的批注點進行閱讀。教師可以抓住一個關鍵詞、一句核心句、一處疑惑,讓學生走進文本,達到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
1.于主題處批注,提高學生的猜測能力
主題是文章的中心,從主題中不僅能揣測作者的寫作意圖,還能預測文章的主題和大致框架,獲得更多文本的潛在信息,為正文的深入閱讀確定正確方向,激發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學生抓住了中心句,就可以快速預測段落的主體內容。對段首句的預測,為學生閱讀文本提供了新技能,可以更好地為整篇文本的閱讀搭橋鋪路。
如PEP六年級下冊Unit3《Where did you go?Read and write》的主題句是“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那么學生在批注時,可以抓住“Why 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這個問題自行批注,找到原因。
2.于質疑處批注,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讀書貴在疑,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首先要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敏感度,針對文章的語言、內容、標題、結構等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上下文和字詞本身的結構猜測意思。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在質疑處進行批注,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如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Mom ate some bad fruit and didnt feel well.”在這里留給學生質疑批注:吳一凡一家會怎么做?學生可能會產生以下質疑:①留媽媽一個人在賓館,我們繼續玩自己;②我們一家出去玩,不考慮媽媽的身體;③為了媽媽,我們一起陪她在賓館玩;④他們各自做了什么事情來陪伴媽媽;⑤Robin雖然不喜歡Max舔他,但他有沒有拒絕;⑥為什么每個人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谫|疑,學生各自進行討論。
3.于留白處批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用心閱讀文本,會發現有許多留白,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留白,給學生提供一個想象和創新思維的空間,對文本進行留白批注。抓住留白進行批注,不僅能豐富文本內容,還能讓學生更深地了解寫作思路和作者情感,讓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提高寫作能力。
三、潛心研究,建構個性批注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批注閱讀空間。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將閱讀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自由選擇批注形式。學生可以將重點以關鍵詞的形式記錄下來,用編輯功能,突出聚焦,再用文配圖等,表達自己的想法。
1.剝筍式批注
剝筍式批注又稱層進式批注,是一種由遠到近,由表及里,最后出現主題的一種方式。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文章體裁、核心詞匯等入手,分析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和人物的情感,由外到內地理解文本帶給我們的意義,如圖1和表1所示。
2.導圖式批注
導圖式批注是指通過繪制圖示分析文章,當學生理解書本知識后,通過自由聯想,可以想象一幅全景圖,根據各個步驟有順序地進行分析理解,以放射型方式對文章進行思維建構,更準確地批注和理解文章內容,如圖2所示。學生通過圖示找到了學習的方向,也對批注的重點記憶更深,將知識串聯起來,集中進行思維引導,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
3.WH式批注
WH,即W(What)H(How),通過批注逐步引導學生應該如何進行自主閱讀獲取相關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篩選、分類,提煉語篇核心語義,幫助學生提綱挈領地理解全篇,抓住文本精髓,使學生準確理解文本內容,幫助學生運用所學語言準確表達所思所想。教師就文本梗概提問,幫助學生把握文本邏輯,理清文本脈絡。為了突破讀寫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教師可以設置問題,讓師生在設疑、釋疑過程中探究、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各種批注,讓學生的心靈與文本進行真誠的對話,加強學生學識,激發學生閱讀潛能,發揮課堂教學的創造性和自主性。批注能力的養成需要教師用心指導,學生堅持不懈,讓批注成為學生閱讀的好幫手,成為學生不斷吸取新知識的動力,使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葛炳芳.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綜合視野[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
[2]吳欣.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鄭文.“浙江省中小學學科教學建議”案例解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嶺市錦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