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玉

摘要:STEAM教育是一種跨學科的教育模式,是培養實踐型、綜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將STEAM理念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圍繞STEAM教育理念下校本課程的開發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STEAM? ?校本課程? ?開發
一、STEAM教育的內涵
STEAM教育作為一種超越傳統的教育模式,采用了跨學科的方法,基于現實問題情境教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等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適應不斷更新的專業知識和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未來社會競爭力。筆者認為,STEAM教育就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藝術五大學科體系的融會貫通與有機整合,是培養實踐型、創新型、綜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同時,筆者指出,STEAM中的A不單指的是藝術,而是一種更廣泛的人文藝術范疇。
二、STEAM教育的目標
第一,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和教育出一批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促進國家發展,提高國家競爭力。
第二,提升素養。通過系統化的課程有效提高青少年的STEAM教育素養,包括數字化素養,使學生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軟技能,具有在AI社會幸福生活的能力。
第三,培養未來勞動力。讓更多的青少年愿意從事STEAM相關的職業,滿足國家全方面發展需要。
第四,激發興趣。通過各類活動,激發青少年熱愛科技的興趣。
三、開展STEAM教育理念的主要形式
目前,開展STEAM教育理念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幾種:通過各類科技競賽、文化節、主題日活動等開展;以小學和初中科學課程為載體來展開;在3D打印,機器人等科技類的社團課程或活動課程中展開;在數學、物理、化學等主要的常規理科中滲透融合;在校外的社會大課堂或研學旅行中開展;以高中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課程為載體來開展;專門開設STEAM校本課程。
四、STEAM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課程教學案例分析
以“測量兩點間的距離”這一教學設計為例,筆者在校本課堂中通過層層設問,融合并實現STEAM教育理念的策略,如圖1所示。
STEAM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課程要融合多學科課程內容。STEAM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課程要打破原有的教學目標,整合多元課程目標。本節課以整合數學、物理、信息技術等相關課程為目標,充分體現了綜合型、實踐型、探究型、創造型的校本特色,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一系列適合學生終身發展的能力。如在探究測量河兩岸兩點之間的距離時,教師應強化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應用,鞏固光學儀器經緯儀的使用,還可以提高測量時的準確度和精確度。傳統模式下的課堂評價體系已不能滿足新時代的需求,需要制定新的課程評價方案,不再以筆試成績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標準。以下是校本課程開發時可供選擇的案例:
第一,網球鞋底的制作。教師設計具體問題,引導學生經歷網球鞋底設計與制作的最優化過程,融合數學、物理學科,體現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審美價值。
第二,無人化車輛故障警告牌安放裝置。從實際情況出發,教師可引導學生考慮無人化車輛故障警告牌安放位置的最優化過程,融合數學、物理學科,體現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文化價值。
第三,制作風能車。教師設計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探究風能車制作的最優化過程,融合數學、科學、物理、工程學科,體現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審美價值。
第四,土豆生長季。通過觀察、記錄、統計,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土豆的生長過程,并用美術創作《土豆生長季》,融合數學、科學、藝術學科,體現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
第五,車庫安全門禁。教師設計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車庫安全門禁的最優化過程,融合數學、物理、工程學科,體現科學價值、應用價值。
總而言之,設計的理念是通過相應的教學設計,實現多學科的融合、滲透,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海波.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1(12).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廣東實驗中學南海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