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致杰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鍛煉他們的語文學習方式,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古詩文、文學故事等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健全人格。
關鍵詞:小學語文 ? 核心素養 ? 快樂教育 ? 策略
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需要建立在學生快樂學習語文的基礎上,教師愉快地教育,學生愉快地學習,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關注學生情緒變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快樂學習的前提,教師要創設合適的語文教學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語文知識產生了求知心理,快樂語文教學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那么,教師如何判斷學生是否具有求知欲呢?
筆者認為,學生的情緒變化是一項預測指標。教師通過設置問題,以及插入趣味游戲活動等,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生注意力逐漸分散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課本劇情小表演,讓學生用心感知學習內容,理解課堂知識。
二、創新課堂誦讀方式,感知體會語言魅力
在一定程度上,語文教學可以看作是語言的課堂。學生閱讀和感知語言,欣賞語言的魅力,對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起到了基礎性作用。誦讀是閱讀的重要形式,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學生可以進行默讀、朗誦、吟誦、表演式誦讀。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最能表達自己感情地朗讀方式,將學生自由誦讀和集體誦讀結合起來。面對一些古詩詞內容,學生可以選擇由朗誦到吟誦,在誦讀中培養自己的情感;面對一些兒歌和兒童詩,學生可以進行表演式誦讀,因為表演需要聲情并茂,需要深入理解,需要和文本建立情感聯系。
三、注重基礎知識積累,創新語文實踐活動
小學生要掌握生字和生詞的音、形、義,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性要求。但是,死板教條地積累生字詞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且由于缺少運用,實用效果也不強,對學生來說是“死知識”。因此,在日常的語言表達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學會的字詞和寫作訓練相結合,這是積累基礎知識的目的,也是快樂語文教學的追求。如教師可以開展漢字糾錯大會、方言詞語搜集等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摘抄好的詞匯、語句和篇章。教師還可以開展名家名言仿寫、改寫和續寫活動,為學生打下扎實的文化基礎,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四、教師積極轉變角色,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雖然小學教師已經摒棄了以成績衡量教學效果的簡單手段,但很多學校還是把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業績的隱形手段,以至于教師忙于抓基礎、提質量,課堂教學中灌輸性教學成分依然很大,導致很多學生和教師產生抵觸情緒,缺少快樂教與學的誘因。為此,教師需要轉換角色,處理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俯下身子與學生做知心朋友,和學生傾心交流,提升教師的親切感,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
五、使用信息技術,突破傳統時空限制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基本要求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和空間內完成有限的書本知識教學,而在教學以外的時間,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師生交流等都受到限制。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語文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帶給學生全新的視聽形式。在課堂之外,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平臺,有效延伸教學空間,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學習語文,從而接觸更多的新知識,提升個人語文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并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語文知識,在學習中收獲快樂。
參考文獻:
[1]周飛飛.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
[2]夏晶晶.如何有效滲透核心素養于語文教學實踐中[J].文學教育(下),2020(12).
[3]庾婷婷,王媛.融合創生為課堂賦能——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小學語文“創享課堂”內容建構[J].教育科學論壇,2020(31).
[4]劉林.語文課堂也要德智互動[N].語言文字報,2020-10-16.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