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
摘要:在教育不斷改革的今天,我國教育研究的對象逐漸從知識轉向了人,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在對培育小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闡述了核心素養的內涵,并探討了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希望可以對一線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核心素養 ? 小學語文 ? 教學策略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為了落實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使中國教育順應更新的知識觀念、重視個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增強中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2014年,我國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傳統的知識本位、分數至上的應試教育固然能使學生獲得較多的知識,但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傳統教學模式灌輸給學生的知識遠遠不能使學生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學生需要的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需要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不斷發展,并借此創造更大、更多的社會價值。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語文成績。但在核心素養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教師應該更注重學生的成長。在當今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三觀”和人格,也要注重利用我國優秀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審美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多種教學策略,加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1.挖掘文本情感,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經歷比較少,所以對文本的情感感知能力較弱,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挖掘文本情感,帶領學生理解文本,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要體會文本的內在情感,首先要讓學生逐步學習小學語文的拼音、生字、詞語、句式、段落、文章,夯實小學生的語言基礎,學會運用語文知識。學生只有讀懂了文本,才能夠用心體會文本。
小學語文教師除了悉心教導學生學習語文基礎知識之外,還要用自身的情感將學生的情感帶動起來,盡量彌補學生的經歷不足。
如在教學《靜夜思》時,教師可以將詩歌中的意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與自身經歷相結合,從自身的情感經歷出發,再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發學生對離開家鄉、離開親友的思鄉之情的思考,深入理解詩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學生通過感知文本的情感,一方面,能夠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創新思維;另一方面,也能相應地發展學生的情感意識,有助于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2.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課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承載形式,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科學、合理地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為學生學習語文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桂林山水》為例,教師可以提出“這篇課文講述了什么?”“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等問題,讓學生采用小組討論或者自主思考的方式,自主思考文本,得出問題的答案,鍛煉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新興技術,播放桂林山水的幻燈片,以圖片、音樂、視頻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漓江的水真靜啊,經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的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的魅力,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增強學生對課文的情感體驗。
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表演環節,讓學生通過輪流朗讀課文或情景體驗的形式熟悉課文,使學生主動參與小學語文教學,提升對語言、情感、技巧的感悟,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增強引申、拓展環節的方式,使學生結合自己的出游體驗或者對祖國名山大川、人文景點的了解展開討論,間接地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3.緊扣人文因素,有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語文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我國人文情懷的集中體現。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積極、細致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體會語文的內涵,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的魅力,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自發地學習語文,形成語文學習的良性循環。
語文課本,特別是小學語文課本,內容是經過嚴密篩選的,集百家之精華,能夠使學生充分領略語文文字的巧妙用法和奇特深遠的內涵表現形式,對學生審美和情感的提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大禹治水》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當時人們飽受洪水之害,以及流離失所的慘痛現狀與大禹治水之后人們安居樂業、生機勃勃的景象進行對比,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大禹為治水所承受的重擔和大禹個人的英雄魅力,激發學生對我國神話、歷史的向往之情及強烈的愛國情結。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之處,借助閱讀使學生積累優美的詞句,深刻體會語文的優秀內涵,提高學生情感體驗的能力和語言運用的能力。
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課本的基礎上,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書目。如《岳飛傳》等與傳統英雄人物相關的書籍,可以擴大學生課外閱讀的范圍,培養學生閱讀的品位,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學習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語文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放在教學的首要地位,合理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筆者主要從文本內容、教學方式和人文情懷三個角度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舉例探究,認為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在核心素養培養方面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潘佳蓓.聚焦核心素養 提升教學效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學研究,2017(4).
[2]楊慶.淺析小學語文中我能學教育的策略——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視域[J].科學咨詢,2017(12).
[3]潘穎.優化語文教學,培養核心素養——淺析核心素養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7(5).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市師范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