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平
摘要: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進程,是構建大思政格局、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必要路徑。本文對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作出分析與論述,并對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路徑以及保障機制進行了研究與探討,以其能夠有效提升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成效。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改革路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71
推進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程,能夠促使思政育人工作滲透到西方經濟學課程當中。這不僅有利于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發展,而且也能夠在貫徹“三全育人”理念過程中避免產生“孤島效應”,從而為大思政格局的構建提供助力。由此可見,對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作出探索,具有不容忽視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1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西方經濟學在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引進,能夠促使師生在對西方經濟學所承載的理論進行批判的基礎上挖掘西方經濟學所具有的借鑒價值。在教學實踐中,如果僅重視借鑒而忽略批判,則容易導致教學過程產生價值偏差,并對學生所具有的價值取向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西方經濟學教學實踐中,需要引導學生對西方經濟學所具有的學科性質作出正確的認知,并通過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貫徹課程思政育人理念,有效避免西方經濟學教學實踐中容易產生的價值偏差現象。具體而言,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重視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對于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能夠促使學生對西方經濟學所具有的學科本質作出全面認知。西方經濟學具有為資產階級利益進行辯護與服務的屬性,雖然這一學科中所承載的理論成果、實踐經驗等,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但是在對這一學科及其內容進行認知的過程中,有必要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所具有的理論以及方法論的開展辯證分析,這既是促使學生對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作出深入認知的重要基礎,也是避免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產生價值偏差的重要保障。其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能夠有效拓展西方經濟學課程所具有的育人功能。通過推進西方經濟學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深度結合,能夠促使西方經濟學課程在提升學生思政素養方面呈現出更高的價值,同時對于高校推進“三全育人”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西方經濟學課程所具有的內容能夠得到進一步的豐富,所具有的育人價值也能夠得到更為深入的挖掘,而這一課程與思政教育體系之間的配合,則能夠促使思政教育工作呈現出更大的力度,從而促使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得以有效提升。由此可見,在西方經濟學教育實踐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有利于西方經濟學課程建設工作的持續發展,也有利于促使西方經濟學課程更好地滿足現在社會發展對高校育人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推動西方經濟學課程展現出與時俱進的特征。
2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路徑
2.1完善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
推進思政教育內容向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滲透,是在西方經濟學教學實踐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步驟,同時也是促使西方經濟學教學工作能夠體現出較高思政教育價值的關鍵。
從宏觀角度看,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完善工作的開展需要基于學生所具有的學習需求以及時代發展對西方經濟學課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其中,基于學生學習需求開展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完善工作,是確保學生對西方經濟學中思政教育元素產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路徑。為此,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中,需要重視對學生所具有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生對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所具有的期待等作出調查與了解,并以此為依據推進西方經濟學中出現的思政教育元素呈現出貼近性的特征,從而確保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展現出更強的吸引力并充分展現出應有的思政教育價值;基于時代發展對西方經濟學課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來開展教學內容完善工作,能夠促使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思政教育元素能夠承載最新的思政教育理論,推進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能夠緊隨社會發展,這對于提升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成效以及育人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從微觀角度看,要重視將思政教育內容滲透到西方經濟學課程各個知識點當中。如在供需理論以及均衡價格理論教學中,將西方經濟學與我國市場經濟進行比較,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國市場經濟遵循的以人為本原則,促使學生認識到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為社會民生所帶來的改變,從而樹立制度自信;在消費者行為教學工作中,引導學生避免在日常生活與消費中產生盲目消費與盲目攀比傾向,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生產者行為理論教學中,以此為契機開展誠信教育,生態教育等,重點講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促使學生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在宏觀經濟變量教學中,利用名義GDP與實際GDP知識點,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在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教學中,在LM模型中融入大國崛起與金融的關系:“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在宏觀經濟運行教學中,在通貨膨脹、馬克思貨幣需求方程式與費雪方程式等知識中融入國家保障物價平穩運行的措施;在宏觀經濟調控教學中,講解利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融入我國宏觀調控的六大新思路,譜寫宏觀調控“三重奏”;在經濟增長理論教學中,通過介紹我國經濟發展狀況與發展趨勢,把握經濟新常態“大邏輯”,對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優越性進行呈現;在開放經濟模型教學中,講述改革開放40多年的巨大成就厚植四個自信。總之,教學工作者需要強化課程思政意識,在日常細微之處滲透思政教育,從而有效提升課程思政建設水平。
2.2創新西方經濟學教學形式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實踐中,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對于提升教學成效、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過程中,需夯實理論教學與課堂教學在“課程思政”課程改革創新工作中的主陣地作用,并依托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網絡平臺等推進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作,使“課程思政”覆蓋范圍得以有效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