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勝
摘要:隨著課改理念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不斷滲透,體育學科的教學方式也在多個方面得到了改進,許多體育教師都積極利用學習小組開展教學活動,期望學生在與同伴的團結協作中攻克難題,提高體育鍛煉的效果。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組織學生進行鍛煉時,仍舊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使合作活動的價值得不到充分發揮。為了更好地促進體育課程的教學,教師應當對小組合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體育課堂;高效
引言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進而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強調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合作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恰好和新課程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日益引起廣大一線體育教師的重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用充分發揮到極致,難以達到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目的。
一、小組合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首先,能夠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如果學生對課堂教學具有較高的興趣,則會有效提升學生探究意識。體育教師在具體實施教育活動時,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特點,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合理劃分學習小組,確保能夠更為高效地開展體育課堂教學,實現其成效性,靈活性和趣味性的進一步提升。其次,能夠加快教師教學進度,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體育教學需要對學生運動技能和運動技巧進行科學培養,學生在進行練習時,經常會出現各種不良動作,多余動作和錯誤動作,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糾正,確保動作能夠實現標準化,實現練習效果的,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在具體進行體育練習時,如果長期進行同一動作的練習,則會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定的乏味感和枯燥感,進而使其學習效率無法得到有效保障。最后,合作學習的合理應用,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幫助和糾正,進而實現整體糾正時間的大大降低,確保教師可以在新的體育項目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
二、小學體育教學應用小組合作教學的具體策略
2.1合理分組,奠定合作基石
小學體育課堂上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得以高效開展,教師必須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建立起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體系,進而為小組合作學習奠定基石。由于學生個體性別、興趣和能力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教師按照指導學生進行搭配和優化組合,以防止出現小組之間競爭的不公平現象。首先,教師應根據“組內異質,組外同質”的原則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以確保不同小組的水平較為相近,為各小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其次,小組成員數量不宜過多,以4~6人為宜,使組內合作得以高效開展;最后,應根據教學變化動態調整,進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視野得以拓寬。例如,在耐久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學生耐力水平進行分組,按照“高中低”合理搭配,不僅可以發揮“傳、幫、帶”的引領作用,而且可以增強練習實效性,進而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率。
2.2調控合作學習
教師在具體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時,首先需要向學生展示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科學制定評價標準和考核指標。在小組進行探討交流時,教師需要對其進行有效巡查,科學研討學習小組在討論中出現的各項問題,通過該種方式,可以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對于學生小組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和提出的質疑,教師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引導。此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并對合作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優化,確保教學內容的討論價值。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合理調控教學節奏,妥善處理教學重難點,強化基礎知識學習,靈活應對小組學習中出現的各種變化因素,確保學生對學習具有更高的興趣。最后為了確保順利實施教學活動,教師還需要合理分配注意力,確保能夠更為有效地實施小組合作教學。在具體落實小組合作教學時,教師還需要強化課后總結,確保能夠高效處理相關問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3定位教師角色,有效參與
合作學習是一項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活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沒有存在的價值,相反,這意味著教師應當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從而更好地以輔助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提升學生的合作效率。以“籃球運動”教學來說,在為學生分完組后,教師可以先給予學生自主交流、合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價值,在互助中完成籃球運動的練習。但是,在學生的自由合作中,教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練習籃球運動的情況,當整個小組的基本動作都出現問題時,教師要及時出現在學生的身邊,為學生糾正動作,避免整個小組都偏離正確的訓練方向。同時,在學生練習籃球運動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也要發揮引導者的價值,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加快學生練習籃球的效果。
2.4團隊競爭,實現合作達標
在傳統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以統一訓練成果作為衡量學生體育學習優劣標準,這就導致一些體育水平較差的學生難以實現達標。例如,學生在進行一分鐘跳繩時,通常要求學生必須達到130次以上才算優秀,那些跳幾十次的同學則算失敗,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基于此,教師可以嘗試將個人達標轉變成為團隊達標,建構起“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體育教學新格局,從而在團隊競爭中實現合作達標。此外,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可以捆綁考核,一旦小組成員不遵守課堂紀律,不僅要扣本人的分數,同時還要扣小組總分,使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提醒、防止扣分,進而維護好課堂教學秩序。可以說,在團隊競爭中,作為參與主體的學生,必然激發出更高的學習興趣和練習熱情,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集體榮譽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應當堅持以體育教學的根本目標為出發點,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為學生創造更大的合作學習空間、強化學生的互助學習意識重點、關注性格內向的學生,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優勢,從而實現對學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佟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J].辦公自動化,2020,25(20):26-27.
[2]童勤.小組合作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24):97.
[3]梁紅.小組合作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視野,2020(0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