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琛
【摘要】以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古典名著的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會古典文學語言的特點,習古典閱讀方法,育古典文學情操。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策略;古典文學
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斷。第二單元是閱讀策略,旨在引導學生開啟古典名著之旅,與先賢交流,與歷史握手。
一、析教材,了布局
1.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單元屬于小學語文教科書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在開展閱讀和語文實踐活動中,要激發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中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傳承民族文化,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2.從易到難,層層推進。這四篇課文的設計呈現由易到難的梯度,精心設計了從現代文閱讀逐步過渡到原著片段的閱讀階梯,并配以閱讀提示、課后練習,結合園地總結了閱讀古典名著的策略。整體單元布局如下:
《草船借箭》作為單元開篇文章,采用現代文版本。由于此故事篇幅長、人物關系復雜,且學生首次接觸古典小說,面對如此晦澀難懂的語言,會打退堂鼓。因此,教材選用改編版。但是要教會學生欣賞古典文學,編者別出心裁在《閱讀鏈接》中拓展了原文的片段,這樣既能引導學生體會不同文體的特點,又能提高學生對比閱讀的欣賞能力;而后三篇故事情節、人物關系相對簡單,《武松打虎》《猴王出世》的故事已經為學生熟知,并有大量的影視資料,因此沒有大的改動。這與讓學生初步接觸原汁原味的古典小說目的相契合,并配上水墨畫風格的插圖,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依據課程難度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本單元語文素養的訓練重點是“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學習精讀課文,重點在于引導學生自學交流;學習略讀課文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領悟閱讀方法,品味精彩語言。具體步驟如下:讀前、初讀、精讀、賞讀以及演讀。
(一)讀前:知小說基本知識。一是介紹章回體小說。教師要介紹章回小說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一種傳統形式,是分章回敘事的白話小說。二是介紹作品背景。古典小說與學生生活脫節,因此,教師要對作品的歷史地位與深遠影響進行全面講解。如,講解《草船借箭》時,教師可以重點說明《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小說,也是戰爭歷史類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三是介紹作品內容。由于四大名著篇幅很長,學生無法全部進行閱讀,但僅僅只學習課本內容,學生容易一頭霧水。所以,教師要對全書主要內容、與選文相關的情節進行拓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二)初讀:梳理情節,復述故事。古典小說具有很強的敘事性,情節豐富而連貫。培養學生復述能力的具體要求在部編版中是循序漸進的:二年級借助圖片、關鍵詞、句子等講故事,三年級詳細復述,四年級簡要復述,五、六年級是創造性的復述。如,《景陽岡》課后題:“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把下面的內容補充完整,再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喝酒→( ) →( ) →( ) →( )。”教師要引導學生,劃分出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讓學生對情節一目了然。
在復述《景陽岡》故事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先抓住主人公的主要事件進行內容概括;再講述“武松打虎”的故事。這個故事源自話本,話本小說是說話人所用的故事底本,適合讓學生通過語言、動作等繪聲繪色地講述。這個問題設計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講述,了解“話本”,感受古典小說的韻味。
(三)精讀:文似看山不喜平,學情節品語言。袁枚評價好文章應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如,《草船借箭》一文就以“借”為線索,貫穿整個故事。開頭就埋下伏筆:周瑜妒忌諸葛亮誘使其立軍令狀,結尾寫周瑜得知借箭經過后自嘆不如。前后照應刻畫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形象,首尾呼應,“借”箭成千古佳話。又如,《猴王出世》這篇文章中的“禽有禽言,獸有獸語”“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等對仗工整的句子,這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工整對仗、畫面感強的語言,并拓展此類詞語,增強語感;同時,可以讓學生嘗試寫此類句子,內化語言,引導學生把語言和寫作內容有機結合,便于走入名著深處,體會其內涵。
(四)賞讀:識人物獨特個性。在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入地認知。如,《猴王出世》提示語:如何成為猴王?學生回答:孫悟空勇闖水簾洞成為猴王。但與人物形象無關聯,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關注孫悟空從一開始的動作描寫“瞑目蹲身大膽入洞”,到后面的語言描寫“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體現出他擁有的勇敢無畏、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時暗含了作者的希望:只要努力奮進,就能收獲希望。教師通過對人物形象的解讀,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民族精神,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古典小說的強大作用。
再比如,《景陽岡》課后練習:對于課文中的武松,人們有不同的評價。你有什么看法? 說說你的理由。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魯莽,不聽別人善意的勸告,虎口逃生只是僥幸。這兩個觀點對立矛盾,可借此開展以“武松是勇者”“武松夜郎自大”的辯論活動。辯論賽前:教師要拓展武松的故事線。辯論賽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要脫離辯題;要引導學生多角度評價武松;要引導學生學會辯證思維,看待事物不可以偏概全。辯論賽后:教師應及時總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引導學生繼續深入了解武松。
(五)演讀:體會百味人生。兒童戲劇表演家朱曙明說:“兒童戲劇的本質就是游戲。”為了提高讀的趣味,教師還可以選用口語交際推薦的演讀形式。鼓勵學生自編、自導、自演,集文學、音樂、美術于一體的表演能讓學生更深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
三、巧借閱讀策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在閱讀一事的本身,教師沒給一點幫助,就等于沒有指導。”五年級的學生閱讀古典文學名著需要閱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