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莎
摘 要:舒伯特是享譽世界的浪漫主義鋼琴作曲家,其創作的鋼琴曲作品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并準確地對和聲、曲式結構進行把控,將音樂的層次感直觀地體現出來。演奏舒伯特鋼琴即興曲,需要借助踏板的功能,實現各個音符的連接,關注音色、節奏的變化,掌握演奏技巧,不斷提升音樂演奏水平。文章通過對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風格特征進行研究,提出提升舒伯特鋼琴即興曲演奏效果的技巧。
關鍵詞:舒伯特;鋼琴即興曲;風格特征;演奏技巧
弗朗茨·舒伯特是19世紀著名的浪漫主義作曲家,在創作鋼琴即興曲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給廣大的世界聽眾帶來了優美的作品。本文通過對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作品特點進行分析,挖掘其代表性較強的音樂旋律、音樂形象、曲式風格等,分析舒伯特浪漫主義即興曲的抒情性,充分了解這種演奏風格形成的根源。
一、舒伯特鋼琴即興曲概述
在浪漫主義時期,許多音樂家紛紛發揮自身才能,即興曲也是這一時期發展出來的一種器樂性特曲,屬于全新的音樂體裁。鋼琴即興曲是由古典主義中鍵盤音樂作品的不斷演變與發展而來的,是古典音樂類型的一種。19世紀初期,舒伯特就開始了即興曲的創作,并在創作的鋼琴作品中,加入浪漫主義色彩,舒伯特創作出的4首即興曲Op.142(D.935),都具備抒情性的特點,真正推進了鋼琴即興曲的發展[1]。
二、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音樂特色
(一)主題旋律的音樂特色
音樂的主題旋律,可以為廣大聽眾帶來良好的聽覺享受,還能賦予鋼琴音樂演奏無限魅力。舒伯特是享譽世界的鋼琴即興曲作曲家,不僅能精準地對旋律進行把握,還可以正確地利用和聲。在創作的樂譜中,他不單單融入了內心真實的音樂情感,還加入了創作的靈感。舒伯特在創作鋼琴即興曲的時候,將主題旋律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創作出了優美的鋼琴即興曲。舒伯特創作的鋼琴即興曲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抒情性,并以悠長的旋律、節奏,對樂曲主題進行把握。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舒伯特創作的鋼琴作品旋律優美,節奏不拖沓,以憂郁、甜美為核心,或是加入反轉性演奏[2]。以作品《降A大調即興曲》(Op.142 No.2)為例,舒伯特將音樂固定在普通人都能演奏的區間,并且加入了許多抒情性的元素,觀眾在欣賞之后就像是進入真實的情境中,回想自己的真實生活。鋼琴即興曲大部分都比較活潑,并且存在婉約含蓄的特點。音樂作品要突出主題,才能吸引聽眾的注意。而突出樂曲的抒情性、歌唱性,則需要進一步明確主題。音樂思想需要將主題作為關鍵的引導,持續實現延伸發展與創新目標。通過確定主題,將作曲家的真實情感、想法、音樂風格特點體現出來,并將作曲家的個人特點展示出來。
(二)和聲的音樂特色
對于多聲部的鋼琴作品演奏來說,主要就是采用和聲的方式,將作品的內涵、思想表現出來,并創設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和聲是音樂的三大要素之一,對作品的和聲進行分析,可以了解音樂家的創作水平。在音樂發展史上,西洋音樂的和聲要比旋律發展得更早。舒伯特在創作音樂的過程中,在樂曲結束部、呈示部加入和聲,中和色彩、旋律,這是舒伯特與其他音樂家的最大不同之處,其主要采用的就是橫向線條化的創作方式。
在《C小調即興曲》(Op.90 No.1)第119—124小節中,低聲部線條不單獨存在,而是實現了中聲部、高聲部的融合。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分析,其創作的和聲也具備較強的浪漫主義色彩,依靠于半音階和低音的旋律變化,營造出悲傷的氣氛,是作者抒發情感的有效途徑。
(三)曲式結構的音樂特色
舒伯特創作的鋼琴即興曲,具有較強的整體結構創新意識,在創作的過程中了解調式、調性的重要性。只要對上述兩點進行把控,就能對作品風格、情緒變化進行合理的調節。通過對舒伯特創作的鋼琴即興曲調性的巧妙之處進行分析,發現其雖然以抒情性為主,但是沒有拋棄傳統音樂創作的方式,而是融入了主音的色彩。在調性對比階段,加入情感變化的因素。在后期演奏階段,要關注音樂色調的變化。因為音樂被賦予了多種多樣的音色、情緒,所以整首樂曲的曲式更加動人[3]。在《降A大調即興曲》(Op.90 No.4)中,音樂的開端是一個十六分音符,并采用了激昂的九和弦,在不斷循環降調、升調的過程中,聽眾能感受到音樂的層次感,期待下一部分的聲音出現。
三、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演奏技巧
(一)手部處理
在演奏舒伯特創作的鋼琴即興曲過程中,需要對演奏的技巧進行把控。在使用右手小指的時候,需要關注主旋律的變化,并且形成連貫的樂句。在彈奏的時候,手臂力量不能過大,而是需要自然地以大臂引導手腕,并且對手指力度進行調節,利落地彈奏。在此過程中,僅僅憑借肢體動作進行織體層次處理是不夠的,需要對音樂節奏以及情緒的變化進行準確的感知,還需要結合內心的感受,對悠長的旋律進行把握,確保音樂節奏、氣息的流暢性[4]。在鋼琴曲第三聲部演奏中,需要準確地把握切分節奏,以此實現良好的和聲,避免出現重音。在進行第二聲部琶音演奏的時候,以柔和的路線為主,并對和聲的演奏效果進行把控,凸顯圓潤的音色。對《C小調即興曲》(Op.90 No.1)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琶音屬于呈示部的核心部分,演奏者使用左手演奏低音的方式,與右手中聲部形成反差。而在聲音層次處理方面,演奏者在日常練習的時候,發現不同聲部的用力情況不同、音色不同等。在鋼琴演奏中,最關鍵的技巧就是把握彈奏的力度、面積。在右手與鋼琴接觸的時候,需要關注琶音的流暢性,彈奏面積不能過大,實現手指與手腕的相互配合。
(二)踏板的運用
舒伯特創作的鋼琴即興曲演奏,需要靈活運用踏板技巧。樂曲本身的和聲、旋律不同,就決定了使用左右踏板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需要結合作品風格,決定使用踏板的力度、時間等。如在作品《降E大調即興曲》(0p.90 No.2)中,要關注踏板使用的階段性。在樂曲的前半段,不需要頻繁使用踏板,而是利用右手彈奏營造氛圍。如果過度使用踏板,就會影響樂曲的自然度、清晰度。而進入第25小節以后,就可以利用柔音踏板,帶動整個音樂氛圍的變化,將音樂樂曲蘊藏的情感體現出來。在分解八度的階段,合理利用右手,確保低音線條實現完美的銜接。同時,由于音符之間存在間隙,需要使用踏板解決這一問題[5]。要想凸顯音樂的流暢性,則需要借助踏板,更加注意腳部關節的力度,并且創設出輕松自然的鋼琴演奏環境。
(三)演奏的強度及力度
舒伯特創作的鋼琴即興曲演奏,應當關注音色的變化。不論是手指彈奏的速度還是力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樂曲的實際演奏效果,指觸變化會對聲音效果產生影響。在演奏過程中,手指在接觸鋼琴琴鍵時保證合適的力度、高度,手指、手腕協調用力,彈奏出動聽的聲音。而對于即興曲中速度較快的句子,在演奏的時候應當快準狠。如果出現了華麗的樂句,鋼琴琴鍵與手指觸動不能過重,而是需要盡快將手指歸位,達到音色明亮的整體演奏效果。另外,在需要較大力度的階段,針對八度和弦,就不能單單憑借手指、手腕進行演奏,而是應當調動身體各個部位,達到良好的彈奏效果。在《降E大調即興曲》(Op.90 No.2)中,開端明確了音樂主題,需要在三連音不斷變化過程中,更加靈活地演奏。基于此,演奏人員需要對旋律、節奏進行把控,并保證八個小節的連貫性,還應采用適當增大鋼琴、手指接觸面積的方式,以手腕配合手指觸鍵,彈奏出豐潤的音色。
四、結語
舒伯特鋼琴即興曲是音樂發展史上的瑰寶,創造出來的音樂形象較為豐富。舒伯特鋼琴即興曲具有較強的歌唱性、抒情性,樂曲的結構形式也別出心裁,能帶給聽眾良好的聽覺享受。基于此,演奏人員應當了解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演奏技巧、節奏等,掌握音色的變化情況,對音樂層次進行更好的把控,從而有效提升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天.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藝術特征與演繹風格[J].北方音樂,2020(2):23-24.
[2]王瀟婷.舒伯特即興曲Op.90 No.1的創作特征及演奏技巧[J].戲劇之家,2018(22):47-49.
[3]楊鳴.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創作特征分析[J].北方音樂,2016(14):161,163.
[4]任曉琳.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藝術特色和演奏風格[J].大舞臺,2014(6):167-168.
[5]張藝帆.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風格特征與演奏技巧[J].大舞臺,2013(5):19-20.
作者單位: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