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麗艷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必學的重要課程,語文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課程。在語文學習中,讀寫能力是學生必備能力之一。然而,目前很多學生的讀寫水平有很大的不足,這不利于學生語文的進一步學習。所以,在提高學生讀寫能力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責任重大。文章主要研究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讀寫教學的作用和有效策略。希望通過文章的研究,可以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一些建議,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
關鍵詞:語文教學;讀寫能力;策略分析
一、 引言
聽、說、讀、寫是學習語言學科必備的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學生的語文能力素養也應該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教師和學生等多方面的原因,學生的讀寫水平不強,不利于學生學習的進步。下文是對此問題的具體研究。
二、 小學生讀寫學習現狀分析
(一)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前提,學生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往往取得的學習效果也是較好的。然而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在讀寫方面缺少興趣。讀寫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如果學生的閱讀面是狹窄的,寫作能力也會是欠缺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有些學生在寫作上會偷懶,比如會去網上抄作文來完成作業。學生的閱讀也是不足的,很多學生除了閱讀課本上的內容外,課外閱讀是較少的。然而簡單的課文閱讀是遠遠不夠的,這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學習興趣低是造成學生讀寫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教師教學形式化嚴重
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更高。然而人們可以發現,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是較為形式化的,主要表現為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在形式化的教學下,學生也只是形式化地開展學習活動,學習到的內容也是不深入的,讀寫能力較難提高。形式化的教學方式是讀寫教學中常見的問題,阻礙了學生讀寫能力水平的提高。
(三)學生學習方法錯誤,讀寫分離
學習方法是學習效率的重要保障,學生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會更高。閱讀和寫作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但很多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們閱讀的書籍內容質量較低,對于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沒有實質性的作用,這是學生閱讀中常出現的問題。另外,閱讀和寫作是分不開的,它們之間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通過閱讀可以積累素材,提高寫作技巧。然而,目前很多學生在讀寫方面是嚴重脫離的。在寫作時,沒有真正用上閱讀過的內容,寫出來的文章也是流水賬式,較為淺顯化的。這是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上學習方法錯誤的典型表現,導致學習效率較低。所以說,讀寫分離是學生閱讀和寫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三、 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在任何事情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各方面發展不成熟,興趣是支撐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在語文讀寫方面也是這樣,學生的興趣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很多學生對于語文讀寫的興趣是較低的。不會寫作、閱讀能力不足是學生讀寫興趣低下的重要原因。面對閱讀、面對寫作,很多學生都有畏難心理,潛意識里覺得自己閱讀能力不夠,不會寫作。長期處于這種學習狀況下,學生對讀寫的興趣就會越來越低。所以說,教師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這種學習意識,有利于在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讀寫能力提高了,對讀寫有了信心,自然而然地就會增加閱讀量、多多創作,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水平
語文學科有著龐大的知識體系。學生僅僅停留在課本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學生課外知識面的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和寫作是學生拓寬知識面以及提高語文整體水平的重要途徑。學生的讀寫能力水平低下對于學生進一步閱讀與寫作有著非常大的阻礙作用。所以,教師采取正確的教學法,提高學生讀寫能力,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的讀寫能力提高后,才能夠閱讀更多的知識內容,創作出更優質的作文。學生長期處于這種學習狀態下,有利于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學生在這種良性循環下不斷積累,能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同時,學生的語文素養水平在此過程中,也能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提高。
四、 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策略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是教學中的重要方法,教師利用這種方法教學,在課堂上形成一定的學習情境,往往取得的教學效果也是較好的。在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上也是這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種教學法,提高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上的興趣,引導學生快樂閱讀、快樂寫作。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實施教學呢?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搭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互動交流的情境。比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用最快的速度閱讀這篇文章,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學生閱讀完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問題: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由學生自主思考回答問題,簡要概括文章的人、事、景、物、情。在這種教學形式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和在略讀中的概括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這時,教師可以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這篇文章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么?為什么?學生閱讀完后,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完善總結這個問題,并在課堂上作答。通過進一步尋找文章“人、事、景、物、情”,對于文章會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生也就完成了精讀課文的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就利用了一個互動交流的方法,既鍛煉了學生的略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精讀能力,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的學習也是相對較為輕松愉快的,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很大的作用。
當然,教師也可以創設多媒體情境教學。現今時代,多媒體是教學中重要輔助性工具,教師可以從多媒體上獲取很多的教學資料,豐富課堂內容,促進學生的讀寫能力。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時,教師可以利用這種方法。首先,教師可以從網絡上尋找教學資源,總結出文章的寫作背景,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示,引導學生閱讀,拓寬學生閱讀面。接著,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適當地播放火燒圓明園的紀錄片,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圓明園毀滅時的情景,增強學生學習的真實體驗性,處于這種情境下,有利于學生情感產生共鳴,更容易理解文章蘊含的情感,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個隨堂日記,引導學生記錄下此時此刻的情感以及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創作過程,有利于學生積累素材,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情境法,為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去讀、主動去寫,快樂去讀、快樂去寫,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