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翔
摘 要:小學教育階段,數學的地位可以說是不言而喻。新的教學形式下,各種教學方式理念層出不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為小學數學事業帶來了新的生機。現階段,教學核心問題設計已經成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手段,文章就此開展相應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問題;設計;數學素養
一、 引言
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用來同學生進行有效互動的一種方式,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知識,提高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為此,文章首先概述了核心問題,進而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設計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有所幫助。
二、 核心問題的定義
所謂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指一堂課當中教學內容關鍵部分的提煉,是最能夠反映學生真實水平的問題,是能夠融會貫通,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重點問題,是幫助教師把握課堂節奏的問題。在對核心問題進行優化設計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全方位的解析,挖掘重難點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體現知識的關聯性,讓學生能夠通過核心問題回憶以往學過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切身體會核心的具體含義,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三、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核心問題的現狀
(一)核心問題的設計過于淺顯化
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對語言核心問題的設計存在較大的問題,比較明顯的特征便是淺顯化。這樣導致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缺失興趣,從而無法幫助學生培養并提高數學思維,以至于小學數學教學課程無法正常地進行下去。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由于小學數學教師沒有找到自己提出并設計數學問題的真實目的。對于教材上的知識點以及教學本質認識模糊,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問題,大部分教師習慣將教材上面的內容直接拿過來使用,或者是照搬參考書上面的經典案例。
(二)師生就核心問題的探討效果不佳
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巧妙設計核心問題并向學生拋出,并不是最終目的。教師想要得到的結果是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就問題進行探討研究之后,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在問題討論過程中的關鍵是師生之間務必保證有效溝通,否則核心問題存在的意義將會無法展現,學生也就不能體會到核心問題存在的必要性。當前,在課上學生對于教師拋出的核心問題,不太想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思考,更多的是坐享其成,等著其他同學說出答案或者是教師帶領大家一起完成解題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是不帶思考地將解題步驟記錄到本子上面。而教師在處理核心問題時存在的最大問題便是對于學生的評價過于片面化,僅僅是用簡單的“非常好、很棒”等帶有鼓勵和表揚性的詞語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但是卻沒有就此展開詳細的敘述,以至于學生沒有收到有效的反饋。
(三)教師對教學問題并沒有進行深思熟慮
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備課準備不充分,沒有提前去預演自己想要提出的問題,以至于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直接向學生拋出問題。其中有許多問題沒有存在的必要,也沒有涉及教材內容上的重難點,并不能發揮出促進學生進步的作用。
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優化核心問題設計的有效措施
(一)立足于教材文本,提高核心問題設計的質量
教材是小學數學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依據,同時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參考。所以,為了能夠提升核心問題設計的質量,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全方位地探究教學文本內容,找出每一章節的重點內容,從而對數學核心問題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在分析教材文本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秉承聯系的觀念,將本冊書的知識點同小學階段所學的全部數學知識進行比較,找到本冊書學習的知識同其他教材文本上面存在的關聯性,從而尋找具有代表性的核心知識點,并據此精心設計核心問題,最大限度地挖掘核心問題的價值。
比如在講解有關分數的相關知識點時,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清楚一件事情,那便是相關知識點并不是統一地出現在一本教材上面,而是在小學三年級以及五六年級的課本上都有所涉及。小學三年級時,是對分數的初步認識,其教學目標只要求學生能夠對分數進行簡單的計算即可。而小學五年級教材上面的分數知識則是進一步地升華,需要學生探究分數對于現實生活的意義,然后總結出分數具有的性質。等到了六年級學生就需要掌握分數的乘除法,以及辨析分數同整數、小數等之間存在的關聯。總的來講,分數知識隨著年級的升高,知識點的廣度和深度也在不斷地進化。這就對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進行知識遷移,引導學生在復習新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學習并消化新知識,從而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有關分數方面的知識網絡,掌握分數、分數的使用條件、計算法則等相關核心概念,從而進行核心問題的設計。
(二)加強學生對于核心問題的探討交流
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強化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以及方便教師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具體掌握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師生互動顯得尤為關鍵。教師將數學問題拋出之后,希望學生能夠對此進行仔細分析研究并給出正確的見解。同理,學生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給出的答案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積極的評價,獲得教師的認可,或者是能夠糾正學生的錯誤思路。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就核心問題展開有意義的溝通討論,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反饋形式以及提高自身的語言藝術,從而幫助學生重拾學習數學的信心,給學生留足時間思考,從而加深對核心問題的理解,給出確切的答案。
(三)通過問題組掌控課堂教學節奏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控制核心問題的難度,注意把握教學節奏。切忌不能夠在剛上課階段就將核心問題拋給學生,這樣反而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恐懼,更加不愿意繼續聽講,打亂了原有的教學計劃。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問題組的精心設計,一步步引導學生朝著核心問題靠攏,防止小學生出現困惑。另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并不是說學生掌握了核心問題,就萬事大吉了,其他的知識點也是需要學生理解記憶的。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借助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創建問題組,引導學生理清知識點脈絡,從而最終拿下核心問題。比如說在講解有關“比的意義”的相關內容時,其核心問題在于探討比究竟代表了什么。教師就可以先告知學生本堂課的重點是學習“比是什么”,然后通過拋出一個問題組“這樣的形式是不是比”“比還可以用什么形式展現”,最終將問題引導到“比究竟代表什么”這個問題上,一起在教材當中找到確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