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輝
摘 要: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內容,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自主思維能力,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環節,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應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形成讀寫相互促進的一體化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寫作與閱讀能力可以得到突破性進展。文章分析在初中語文寫作與閱讀一體化教學中,如何確保學生寫作與閱讀能力的雙重提升,以供參考。
關鍵詞:閱讀;寫作;初中語文
一、 引言
閱讀和寫作二者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大都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開進行,降低了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隨著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滲透,語文教學活動的模式也愈加豐富,學生可以在體系化的教學方式引導下,循序漸進地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完善寫作能力,也可以在寫作過程中,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真正凸顯出語文寫作與閱讀一體化教學的實際價值。
二、 激發閱讀興趣,提高讀寫能力
語文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會對語文教學質量產生影響,尤其對于語文學科的兩大基本教育內容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而言,因此,教師需要關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確保學生的讀寫綜合學習能力可以得到穩步提升。由于閱讀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需要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自發自覺地進行閱讀,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進行高效閱讀后,教師應逐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將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體會,通過自己的文字進行表達,這會讓學生產生成就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寫作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可以得到共同提升。
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將課文中濟南冬天的場景對學生進行展現,并將課文中的一些經典描寫片段以動、靜態畫面的方式進行呈現。這會使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前,就領略到課文的美,自然會調動學生的閱讀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并將閱讀的體會在班級內進行分享,以此為學生構建體系化的閱讀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思想交流。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模仿課文內容,寫一篇景物隨筆,可以將課文中經典的內容與自身的想法相融合,以此達到通過閱讀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讀寫一體化教學效果。
三、 注重閱讀細節,培養寫作技巧
細節決定成敗,對于初中階段語文寫作與閱讀一體化教學而言也是如此。教師應主要引導學生進行精讀巧寫,這是由于語文學科的文字魅力較強,且其中許多句式、詞語、漢字等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應注意杜絕單純為了追求閱讀數量而一目十行地閱讀,這種閱讀方式與初中語文新課標中規定的精細化閱讀存在較大出入,不僅較難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甚至學生對閱讀內容也難以了解。因此,應注意提高學生的精細閱讀能力,不要求過大的閱讀量,但應對文章中的每句話、每個字的含義,以及在句式中的含義有一個深度領悟。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在閱讀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后,單獨節選出其中的一段內容進行仿寫。這種針對性較強的仿寫教學模式,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模仿的內容進行有效銜接,以此形成一篇小短文。這種精讀精寫的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歸納、總結,進而可以寫出一篇趨于完善的短文,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例如,在學習《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分段閱讀,這種段落閱讀引導模式,可以降低閱讀難度,調動學生閱讀自主性。在閱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出段落中的核心內容或最喜歡的一句話,并進行深入分析,然后將內容進行拓展,豐富內容的層次性,這可以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字分析能力和文字靈活運用能力。
四、 閱讀寫作結合,豐富知識儲備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環節,對學生開展讀寫結合的語文教學引導,可以確保學生能夠對讀寫內容形成一個更加深入的體會,使讀寫一體化教學質量和效率得以提升。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其思維已經接近于成人,因此,需要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見識到更多的閱讀內容,以此幫助學生開闊眼界,進而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閱讀和寫作。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學習主題,對學生進行延伸性讀寫教學,在選擇一篇教材中的課文后,教師可以將其定義為寫作主題閱讀內容,并根據其內容和類型,幫助學生選擇課外延展性閱讀書籍,以此組成群文閱讀內容,讓學生逐一對這些文章進行閱讀,這會使學生能夠在整體層面,提高對這類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確保學生閱讀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提煉出所有閱讀內容的精髓,并以文字的形式進行整理,使學生的文字分析、歸納、總結能力可以得到穩步提升,也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儲備。
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過程中,為提高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將魯迅的更多作品推薦給學生,以此組成群文閱讀,讓學生通過多元化的文字閱讀,能夠從不同層面了解魯迅的作品,以此豐富學生的文字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多了解魯迅先生的個性特點、生平,以及作品的創作背景,這些都會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作者的思想,并嘗試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以此表達內心的想法,也可以凸顯出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效性。而這種讀寫結合的方式,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其文字領悟能力。
五、 結合生活實際,拓展讀寫渠道
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也運用于生活,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內、課外書籍的過程中,需要與生活進行有機融合,這會降低閱讀內容的難度,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生活現象,認知到課文內容的含義,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將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寫成文字,這會幫助學生梳理思維,也能激發學生熱愛寫作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寫作主體意識。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將閱讀內容中與生活相關的內容進行挖掘,并尋找到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層面,將二者進行有機融合,這會幫助學生構建生活化閱讀體系,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在貼近生活的層面進行有效提升,也可以實現通過生活引導,拓展學生讀寫渠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