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鳴
摘 要:為了高效學習數學,需要學生具有理性的思維。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應明白數學語言的意義,并且能夠熟練地應用數學語言。文章就問題驅動的小學數學中“說理”課堂教學進行探討,闡述如何通過問題驅動的方式來加深課堂中對“說理”的教學,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問題驅動;小學數學;“說理”課堂教學
一、 引言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控力有限,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通過問題驅動方式來進行教學,能夠使用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思考,對問題的核心進行探究,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同時能夠促進“說理”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
二、 問題驅動教學
問題驅動的教學方式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作為導向,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究思考,來對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將思考和實踐統一,使其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在問題驅動教學模式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對問題產生探索欲望,對問題的結果進行深層的思考,使其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解答出問題后,提高自信心,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較高的成就感,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后續的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作為一項新的教學方式,問題驅動模式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 “說理”課堂教學
“說理”課堂中主要應由學生組織語言來進行述說,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應用后,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自己對知識點、問題等的看法說出來,創建更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回答問題。學生通過使用語言“說”的過程,自行將邏輯關系理順,使問題更加簡單易懂,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通過說理教學,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中,提高課堂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
四、 問題驅動下的小學數學“說理”課堂的構建方式
(一)巧設辯論問答,吸引學生興趣
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主要由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小學生只負責聽講,整堂課的參與度較低,不少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經常在教師的講解中走神,不能跟著教師的思維進行思考,難以對課程中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解掌握,使得最終的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新課改后,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關注,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綜合素養,提高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辯論,在辯論的影響下,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同時能夠將自身的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如:在小學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學習中,教師提出問題:“三角形有多少種形狀?學生們可以動手畫一畫。”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不同的三角形,回答:“三角形的角度不同邊長也不同,會有無數種三角形?!苯處熢賳枺骸安煌娜切蔚膬冉呛蜁性鯓拥年P系呢?哪位同學知道三角形內角的和是多少?”學生可以進行討論和試驗。此時教師應在一旁進行引導,避免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有的學生認為三角形越大,其中的內角和就越大,而有的學生認為三角形的角變大但是度數不變。教師引導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由觀點相似的學生為一組,共同進行討論和分析,再進行共同辯論,最后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通過不同觀點的激烈碰撞和探討,最終得出正確的答案“三角形的內角和相同,都為180°”。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運用語言來為自己的論點說明,在辯論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語言漏洞,“說理”順暢的學生能夠發現其觀點為正確的,而無法自圓其說的學生也能夠明白其觀點錯誤。在激烈的課堂辯論和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較為深刻,有利于其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記憶深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尊重學生問題,引導提出質疑
小學生較為活潑,同時也敢于提出問題,但是教師如果對學生的問題不重視、不回答,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對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影響其數學的水平和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生的重視,對于其提出的問題,不要覺得幼稚或簡單就拒絕回答。首先,教師應對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和肯定,能夠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問題;其次,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解決方法;最后,教師用書面語幫學生進行總結,或者為學生講述其相關的專業知識,這樣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提問和解答的能力,同時能夠給學生回應,有益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北師大版教材《四邊形的分類》的學習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畫平行四邊形來了解其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互平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正方形和長方形相對的兩條邊也相互平行,那么它們也是平行四邊形嗎?”面對問題,教師應首先表揚學生的提問,“這個問題非常棒!大家一起來思考一下正方形和長方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呢?”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有同學認為是,“都有四個邊,相對的邊也平行”。有的學生覺得不是,“它們長得不一樣”。教師引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定義進行分析,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作平行四邊形,教師引導學生:“正方形和長方形各有幾條邊呢?”學生:“都有四條。”教師:“相對的兩條邊是否平行呢?”學生:“平行,所以正方形和長方形也是平行四邊形。”教師:“說得太對了!”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畫圖來表示,四邊形中包括梯形和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中又包括長方形,長方形中包含著正方形。在學生提問解答后,教師應進行鼓勵,并進行總結或陳述,表達對問題的重視,提高學生發展問題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不斷提升。
(三)組織課堂活動,鼓勵學生發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建立高效課堂成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為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效率,應適當地增加課堂中的教學活動,提高班級內部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發言,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上課時,教師的提問人數是有限的,在提問一名學生時,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因此為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內部的活動,讓全班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提高班級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