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福 吳潔
摘 要:語文課程在小學階段是主要的課程,對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語言技巧具有重要作用。而文言文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開展文言文的教學,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以便能夠切實提高文言文教學的實效性。文章就小學高年級語文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探討實施多元化教學的積極意義,最后提出實現多元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文言文;多元化教學
一、 引言
文言文是一種特殊的文體,簡單來說,是一種以古漢語為基礎的書面語言文章。文言文,是相對于白話文的一種叫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音律工整、包含多種不同文體。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文言文閱讀是一個教學難點。小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有限,并沒有積累足夠的文言文知識,這就導致學生在文言文閱讀學習中容易遇到很多困難。因此,作為高年級語文教師,就需要反思目前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明確多元化教學的價值,將多元化教學切實融入文言文教學當中,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整體效果。
二、 高年級文言文教學現狀
從目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文言文教學仍是一個難題,教學效果比不上現代文閱讀。通過對教學活動的反思,以及對業界同仁學術研究的分析,目前高年級語文課程文言文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學生文言文基礎薄弱
文言文在語義表達上非常簡潔,而且存在很多異于現代漢語的表達。比如,通假字、名詞作動詞等等。文言文本身就和現代文表達習慣不同,再加上一些特殊表達方式,就導致學生難以理解。而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講,他們文言文基礎薄弱。很多學生并沒有形成一定的文言文積累,既沒有積累相關的字詞語法,也沒有進行相應的閱讀活動,這就導致學生在文言文閱讀的時候,找不到切入點,缺乏相應的方法技巧,從而出現閱讀效果差的問題。
(二)教學活動單調無趣
文言文和現代文相比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為句子晦澀難懂,學生讀起來非常難,因此,很多學生都存在抗拒文言文學習的心理,他們對文言文學習提不起興趣。而從教學方面來講,教師在對文言文課文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所采用的方法也非常傳統,他們還是以板書式、講讀式為主。學生本來興趣就不高,再加上教學方法無趣,這就導致教學活動在整體上缺乏趣味,進而導致教學活動效果不佳。
(三)學生學習參與不足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以學為本是一個新的理念,所謂以學為本,既是指以學生學習作為根本,也是指以學生作為學習本位。教師既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要強化其自主學習。然而在文言文的教學當中,存在學生學習參與不足的問題。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很多時候文言文教學還是由教師主導,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聽課,并未體現出主體作用。這就造成學生的學習參與不足,無法發揮出自身的學習主動性。
三、 多元化教學內涵及其對高年級文言文教學的作用
(一)多元化教學
教學多元化,也稱之為多元化教學,這是教育教學中的一個具體概念。多元化教學主要包含了三個維度:教學內容多元化、教學方法多元化與教學實踐多元化。教學內容多元化,主要是指教學活動的開展不能局限于課本教材當中,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拓展,從配套讀物或是課外引入一些素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與豐富。教學方法多元化,則是指教學活動的開展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不能局限于單一的方法,要使用多種方法,盡量靈活變化,讓教學活動更加高效。教學實踐多元化,就是指在指導學生實踐練習的過程中,要創設多種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從多個角度對學生的文言文能力進行培養,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多元化教學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概念,包含了多個維度的內容。除了以上三個方面之外,還涉及教學評價多元化等內容。所以,對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而言,就需要客觀認識多元化教學的內涵,把握這一教學理念的思想精髓。
(二)教學作用
對于高年級文言文教學來講,實施多元化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語文教師需要對此形成深刻的認識。具體來說,其主要教學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豐富教學內容,讓教學活動更加充實。高年級語文的文言文一般都比較短小,包含的內容不多,往往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由于故事內容簡單,很多時候就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因此,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引入一些其他的素材內容,對課堂教學進行拓展,讓學生可以接收到更多信息,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活動的充實度。第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能夠構建起充滿趣味性的課堂。教師可以跳出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通過一些新穎、有趣味的方法來實施教學,這樣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趣味化的課堂教學中,對文言文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第三,教學實踐的多元化能夠給學生創造多種不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對文言文知識進行有效利用,從而加強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理解。
四、 小學高年級文言文教學多元化的實施策略
語文教師需要充分理解教學多元化的內容,然后針對性優化教學活動,將多元化的理念切實融入文言文教學當中,推動教學活動的優化發展。
(一)多元拓展豐富文言文教學內容
在多元化教學的理念下,構建起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是一個需要關注的要點。從不同角度切入,對文言文教學內容予以拓展,引入更加豐富的素材,能夠給文言文教學帶來更好的效果。教學內容的多元拓展,可以從橫向與縱向兩個不同角度入手。在橫向上,可以拓展引入類似的文言文或是現代文,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而在縱向上,可以引入作者其他不同的作品,或是引入文章人物的不同故事,實現教學延伸。比如,《伯牙鼓琴》這篇文言文非常短小,僅百余字,但是卻描述了俞伯牙和鐘子期之間的知音之情。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類似的故事,比如管鮑之交、雞黍之交、割席斷交等,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不僅如此,基于教學內容的拓展,讓學生對幾個故事進行對比,區分幾個故事中描述友情的差異,學生會對伯牙和子期所代表的“知音”故事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除了橫向拓展類似的故事擴充教學內容之外,還可以從縱向展開拓展,增加課堂教學深度。伯牙鼓琴的故事來源于《列子·湯問》。在《列子·湯問》中,除了這個故事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故事,比如,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教師就可以從《列子·湯問》中拓展引入其他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教學,然后讓學生和課文對比,分析主旨思想,引導學生對《列子·湯問》這部作品所蘊含的一些道理進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