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戀
摘 要:核心素養在我們國家現代化的教育中是重中之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核心素質也是我們國家現在的教育指導思想。核心素養對每一位學生來說都是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核心素養能有效提高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核心素養是我們國家從小學階段就必須要重點落實的教育目標,這已經成為了在小學階段的熱門話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教學研究
近幾年,新課改正在逐漸推進,學生個性發展也逐漸被關注。新課標指出,綜合與實踐課程和傳統的課程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多以生活中的問題為重點,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性,教師運用問題引導的方式還可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
一、 核心素養的本質
教材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是基礎,教師是否能科學合理的把控教材內容是決定課堂質量的關鍵,從數學的角度對信息進行挖掘,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要仔細篩選教材中所出現的內容,對內容進行思考,多發揮質疑精神,對數學進行詳細的了解。對數學教材進行分析,能夠有效對教材內容進行思考或是深度挖掘。這個過程是教師梳理脈絡以及知識的重要依據。教師必須對數學本質進行分析,充分了解數學的發展狀況,這樣才可以確保數學教育具有有效性。
二、 核心素養的現狀
雖然現在核心素養的教育已逐漸深入到各個學校的教育當中,但是因為應試教育過度重視分數的影響,在現在的教學中可以發現,教師更關注傳授基本知識,并且普遍只會按部就班的講述教材中的知識,無法深入了解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以及興趣愛好等。
教師一味地想要提高考試分數,讓小學生每天非常被動地學習。
(一)不重視培養學習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有一些教師長時間受到以前教學方式影響,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忽視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整體評價,僅僅只用考試成績來評判。因此,這樣的傳統理念會使小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也不能有效提高自己學習數學的能力,嚴重制約了小學生的發展與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缺乏課堂互動
新課改的有效推進,使教師對創新數學教學方式也進行了深入的探究。但是在數學教學中,有一些教師在創新教學方法方面還是會有很大的困難,進而使得小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還是像以前一樣,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改變。教師和小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良好互動,小學生依然是被動學習,缺少學習的積極性。
三、 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學策略
(一)建立生活情景
小學數學所學習的內容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材中的內容和生活也密不可分。在進行“確定起跑線”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創建一個情境,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把學生帶到操場的跑道上,在這樣的場景下,學生很容易明白為什么運動員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那是因為終點相同,如果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外圍跑道的同學跑的距離長,所以外圍跑道的起跑線位置應該往前移。明白這一點后,教師繼續讓學生進行思考:各跑道的起跑線應該相差多少米呢?這樣的方式就能夠讓學生在進行課堂知識學習的時候,對實際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進行分析。這時教師進行講解會有撥云見日的作用,學生很快會明白原來各跑道的起跑線應該相差多少米,是和跑道的寬度以及運動員要跑過的彎道個數相關的。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在200米跑道和400米跑道比賽400米跑,在跑道寬相同的情況下,外一跑道要比內一跑道分別前移多少米?像這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十分緊密聯系的數學實踐活動,能使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的時候,感覺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平時教師可以多列舉一些這樣的例子,把生活中能見到的情景融入數學的教學當中,鍛煉學生計算的能力,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這樣的教學,不僅僅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學生家長也要參與進來,這樣能夠更快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應用到例題講解中
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例題的講解在數學科目中是非常重要的。例題可以讓學生更熟練地掌握原理并且能夠對原理進行很好地運用,能夠提高小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在講解的時候將日常生活與教學相結合,能夠高效提高教師講解例題的效果。比如,教師在講授關于“小小商店”知識的時候,可以創設一個銷售活動的課堂情境,學生自由結組并進行商品銷售活動,學生之間分配好每個人所擔任的角色,確定售貨員與買家。用現場實踐的模式,能夠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與實踐能力。
(三)創設情境化課堂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情境和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夠將學生好奇心激發出來,但是不能將情境的教學過度虛化,應該是原原本本還原現實生活。比如,在學習“打電話”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告知學生:由于“新冠疫情”來襲,情況緊急,班主任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電話通知每一個學生,怎么做才會用時最短。學生小組討論并嘗試設計通知方案,教師設計的這一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很快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有的小組是逐個打電話通知的、有的是分組通知的……雖然方法不一,但這一活動很快激起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此外,生活情境還能夠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并且科學有效的應用生活情境,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進而提高數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四)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師不僅僅要對學生進行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分層,還要給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在現實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將學習目標拆分成多個層次,按照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目標,同時還要確保教學目標的設定難度稍高于學生學習現狀,但是又不能過度。這樣的方式能夠使教師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時始終遵守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例如,在講述“探索圖形”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這樣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先給由8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涂色,再觀察三面、兩面、一面涂色及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各有多少塊。當完成這項目標之后,就可以制定下一目標:讓學生分別觀察由27個、64個、125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已涂色),三面、兩面、一面涂色及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各有多少塊,并把結合用列表方式表示出來。這樣能夠有效按照學生的需求設置目標,進而達到循序漸進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