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琴
摘 要:在新課堂改革穩定發展的背景下,對各個階段教育都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得到教師的重視。其中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對學生當前學習情況有著較為全面的了解,適當地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與創新,并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總結,遵循核心素養培養標準,不斷對課堂教學方案進行創新與優化,促使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理論知識,同時能夠在實踐中應用課本所學,保障教學的質量。所以,站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文章對高中地理教學開展分析,并闡述了實際教學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質量;培養
一、 引言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作為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需要得到教師的重視,確保在實際開展教學的同時,能夠實現深入地分析與探究,幫助學生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路線,促使學生在地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態度,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而且在地理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還應該適當的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做好優化與分析,適當地融入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發展,達成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
二、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組成
地理核心素養作為教育部門對地理教學的全新要求,同時也是新課標所衍生的教學方案,需要得到教師的重視,確保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對高中地理教學進行創新,使得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因此,在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在熟練掌握地理知識基礎的情況下開展,并引導學生運用整體的眼光學習課本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未來學習與發展提供更多幫助。而且地理核心素養在重視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能夠適應社會,再加上地理具備生活性的特點,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課本中的重點知識,還應該掌握當前課堂教學情況,使得學生能夠熟練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首先,培養學生人地觀念,在生活中能夠對地理知識較為全面的了解,為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提供更多幫助。其次,綜合思維的培養,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引導學生解決課本知識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運用綜合性思維解決,學習地理思維,不僅需要強化對課本知識的重視,同時應該適當地進行拓展。再次,學生對地域認知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好較為全面的分析,圍繞學生進行課堂創新與優化,避免過于局限于課本而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鍛煉學生重視地理運用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最后,提高地理實踐能力,由于地理是一門具備綜合性的學科,僅靠教師對理論知識的講解無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需要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這樣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深入理解地理知識,從而高效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所以說,針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含義,教師必須要有著充足的了解,并制訂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策略,將學生作為教學的服務對象,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高效完成地理知識學習。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制訂針對性教學方案,幫助學生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達成培養核心素養的目標。
三、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
地理核心素養能夠通過地理對外部事物進行觀察,并利用地理知識有效的解答實際問題,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相關知識,并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所以,在教學環境中,教師要充分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尊重學生的各項發展,并圍繞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教學。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并做好相對較為全面的分析,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進行優化,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地理重視學習,為學生創設優質的學習環境,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彌補傳統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而且在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過程中,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多方面能力,讓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得到創新。
四、 地理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對策分析
(一)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人文意識
高中地理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遵循地理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教學要求,則應該在教學前期開展針對性分析,針對自然觀念及人文意識方面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理解,確保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不斷提高。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為學生建立人文意識做好準備工作,并針對簡單地理背景的描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激發學生知識探究熱情,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參與知識學習。例如,在《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這節課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對課本內容進行創新,教師應該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在網絡上搜集與人類生產生活中對地理環境所做出的積極努力,并將其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讓學生觀看,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課堂,高效參與課本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自然意識,加強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而且在此環節開展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探究,為學生的知識學習提供更多幫助。除此之外,為了確保學生能夠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教師還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更新,讓知識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在學生年齡段的基礎上,讓學生樹立人生價值觀及環境資源觀,從而在地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要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地理探究性實踐活動的開展
針對高中地理知識教學來講,教師必須要強化對自身責任的重視,并適當地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探究,并發表自身的意見。再加上僅靠地理知識教學無法提高教學效果,甚至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較為嚴重的限制,所以教師應該事先做好相對較為全面的分析,合理的創設地理戶外活動,并根據課本內容不斷創新知識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戶外實踐中能夠掌握課堂無法接觸的知識,并在實驗探究中總結經驗與真理,樹立良好的地理學習理念,培養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能夠主動思考并動手操作,加強對各項重點及難點知識的理解,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幫助,形成地理實踐性及興趣。而且地理教師在開展戶外活動的過程中,還應該實現分析課本知識教學要點,不斷做好優化與創新。例如,在《宇宙中的地球》這節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活動安排在周末,并且應該對戶外實踐有著較為全面的理解,保證學生的安全性,帶領學生到自然博物館或者氣象部門參觀,使得課本中抽象及難度相對較高的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得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升。與此同時,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本內容提出問題,如“氣象部門這樣對各個區域天氣、雨水及日照進行檢測與預測的?”這樣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對知識進行探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完成課本的學習,并引導學生在參與氣象觀測的過程中嘗試性的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對課本知識進行綜合分析,積極與學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相互進步的同時,提高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