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林
摘 要:伴隨著新時代的邁進,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教育機構不斷興起,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學校的教育水平和師資力量,渴望自家孩子得到良好教育,而在初中階段,班主任作為孩子成長階段的引領者,需要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品德素養,以德育來感化學生,做學生的道德模范,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提高他們的道德素養,引領學生走上正途。文章就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做出研究,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德育教育;初中班主任;重要性;研究
初中是培養學生性格的重要時期,學生處在青春期,有一定的叛逆心理,聽不慣教師和家長的持平之論,逆反心理極強,情緒也極其容易激動。而這個階段,也是應加強學生德育教育的極好時機,學生會比較注重個性的培養,心智還不太成熟,而當下的問題就是初中班主任不知道如何和學生交流,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這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 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在學生初中階段,加強德育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學生處在青春期,心智不太成熟,往往做事不計后果,不能認識到事物的嚴峻性,總是認為自己做的是正確的。而德育教育的開展,可以健全學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先加強學生的道德培養,才能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更輕松,班主任需要下大功夫,這樣初中學生很容易感同身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重視道德培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塑造學生引導其健全人格魅力。
(二)有利于增進師生情感
不少學生感覺教師管理極其嚴格,犯了錯遭到班主任批評,在班主任批評的過程中,往往礙于面子會和教師頂嘴,不好好聽班主任的話,在心中記恨班主任,這都是由于學生的道德不規范,看待問題較單一,泛泛而談,不會及時轉變角度和觀念,而班主任看待學生犯的錯也只是會通過懲戒和口頭批評解決問題,這種方式只治標不治本,甚至會加強學生的逆反心理。所以,學生和班主任會有很大的矛盾也是再正常不過的,在這個情景下,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極其重要的,班主任要試著和學生做朋友,當學生有煩心事時要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有難處時及時找教師解決,學生之間有矛盾時也要架起友誼的橋梁,及時和解,加強德育教育,增進師生情感。
(三)有利于師生互相尊重
初中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學生在接受義務教育過程中,一定要與班主任打好關系,尊重應該是不用教都需要會的,一個人的修養是可以通過個人展現出來的,想要給教師留下好的印象,就必須要懂得尊重,而德育教育也需要貫穿初中始終,班主任要想做好品德教育,首先自身德育水平就要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從多方面培養學生,把學生培養成學有所成、道德規范的優秀人才,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同學、尊重教師、尊重這個社會。
(四)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當前學校的教育理念往往是以抓教育為主,德育為輔,甚至很多的班主任在教德育的過程中敷衍了事,只求能夠完成教學工作,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概不關心,這種教學模式是極其自私的,班主任需要負起責任,正確對待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學生的初中教育過程當中,學生的學習和品德都要抓牢,智商和情商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這項課程,要基于學生需要提高個人素質和個性情操,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通過優秀素材和名人事例的熏陶,使學生的心智得到一定的提升,為未來人生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教師要及時分享社會熱點,使學生及早關注社會,也為以后踏上社會打下基礎。
(五)有利于傳承民族精神
大多數初中生剛經歷過小學,心智可能尚不成熟,而且處在青春期,逆反心理極重,在遇到事時不知如何解決,容易意氣用事。在這個階段中,加強德育教育是極其有必要的,而民族精神的傳承也與德育教育有些很大的關系,在傳承優秀文化方面,初中生也義不容辭,這就需要初中生及時了解傳統文化,班主任及時傳播優秀文化知識,與德育教育相結合,雙管齊下,引導學生了解優秀文化,提升學生道德素養,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精神,進而達到傳承民族精神,增強德育教育的雙向發展,推動學生自身良好發展。
二、 初中班級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完善班級管理制度,營造良好德育氛圍
完善良好的德育體系,需要班級執行透明的監督政策,不偏不倚,不破壞學生的自尊心,同時為學生樹立自信心,助力學生具備自主學習歷史意識,重視德育教育并使其滲入到每一個中學生的學業中,初中生人格的塑造尚處在萌芽階段,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人生的每一步都要走得極其謹慎,這時班主任就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細心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動向,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幫助和德育服務,完善班級中頒布的各項管理條例,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二)基于學生心理狀態,創造健康成長環境
當代學生在方便快捷的生活當中,多元化的生活改變了他們的學習環境和道德的培養方式,因為獲取課件視頻極其方便,教師們僅僅利用課件,觀看視頻來進行德育教育,潦草了事,這種方式不能深入學生內心,不能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這樣很難形成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對學生的人生發展也是極其不利。而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們心理極其敏感,需要對周圍事物保持好感才能認真對待,而作為班主任,及時進行德育教育,注重學生道德的培養,保護學生的心理狀態,從這一方向入手,要及時走入學生的內心,聆聽學生的心理態度,關心和愛護學生,及時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做彼此的聆聽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來加強學生道德的培養,而且要開展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學生的心智得到足夠的發展,開展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健全人格,加強素養,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會比那些灌輸的理論知識更有用,學生也會更感興趣,學生會更期待這一堂課,這樣的效果也會非常的顯著,學生德育水平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豐富的實踐活動,比如到養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到福利院與孤兒們一起玩耍,交流,且為其樹立自信等各種方法,這些活動也可以有效地使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心中,引導他們提高道德修養,完善人格魅力,而這也可以使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的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