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娟英
摘 要:素質教育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因此,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诖?,本文從初中數學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出發,探討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0-0043-02
引 言
初中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特征,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特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引導、組織,采取更為適宜的數學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同時啟迪學生的思想,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1]。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深入研究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數學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
(一)學習興趣較低
數學學習對學生思維的開闊性、縝密性等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習難度較大。初中生只有對數學學習具有較高的興趣時,才能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但對目前的學生學習情況分析發現,不少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較低,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日常學習壓力較大,難以充分投入數學學習中,同時一些教師為快速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會直接、快速地向學生灌輸數學知識,使學生處于被動的數學學習狀態,這進一步削弱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2]。在課堂學習中,個別學生不配合教師講課,加上在解答數學問題時經常遇到瓶頸,最終不愿再繼續學習數學,而這勢必影響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
(二)畏難心理嚴重
由于數學知識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不少初中生對其產生程度不一的畏難心理,這是初中數學教學效率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師提出數學問題時,不少學生表現得較為消極、浮躁,不愿意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還有一些學生會直接查看答案,缺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很難提升綜合能力和核心素質[3]。在課外練習中,若遇到較難的數學題,學生更是會產生抵觸心理,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消退,甚至會對數學學習產生認知偏差。這不但難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而且會制約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不良習慣影響
不少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較弱,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不強,對數學教師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導致課堂學習效率較差[4]。不少學生不重視課前預習,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跟不上教師教學進度和節奏的狀況,還有個別學生出現擾亂課堂紀律的行為,這無疑影響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5]。受不良習慣的影響,學生在課堂學習環節無法全身心投入,從而影響了數學學習效率。
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占據課堂主導地位,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教學內容,致使學生在機械化的數學學習狀態中被動地接受知識,未能對知識進行深入、主動地思考和探析[6]。在此情況下,不少學生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要想積極應對上述情況,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教師就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注重和學生的良好交流,尊重每位學生,善于換位思考,了解初中生數學學習的主要思路及身心特點,從而提高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如此,教師開展數學教學工作會更為順利,這樣自然能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思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質疑和提問,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7]。
例如,在教學“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一課時,在講解相離、相交與相切之間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先將圓與三種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展現出來,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此進行描述,之后對學生的發言予以鼓勵和肯定,從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推動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
(二)合理利用微課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當前教育領域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越發普遍和廣泛。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新穎性、趣味性,打破教學乏味的現狀,同時開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微課便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重要方式,其能夠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效率[8]。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對數學重難點知識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對相關知識進行細致的學習,并幫助各層次學生根據自身的數學學習情況有所側重地學習數學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一課時,為促使學生深入了解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并能夠根據畫圖、列表的次序對反比例函數圖像的意義進行深入探析和學習,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反復觀看微課視頻加深對反比例函數圖像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認知及繪制反比例函數圖像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拓展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建模能力,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更為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一味使學生吸收大量的數學知識,而很少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甚至還有個別教師認為這種活動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不利于高效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想法是片面的、不可取的,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其主觀能動性[9]。
例如,在教學“投影”一課時,由于學生很難想象圖形投影的整個過程,為使學生了解在各種照射角度下展現出的投影圖形,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手電筒照射書籍,讓學生觀察在各種照射角度下書籍投影的變化,這樣不但能夠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加快學生的學習速度,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