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微信公眾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學習途徑。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小學數學移動學習社區逐漸建設完善,目的是給用戶提供更簡潔、更方便的學習平臺。學生應合理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小學數學移動學習社區來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平臺;小學數學移動學習社區;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0-0075-02
引 言
微信作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款App,從很多方面為人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條件,能夠幫助人們在生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節約人們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微信公眾號平臺與小學數學相結合所形成的移動學習社區,能夠為學生提供一種新型的學習環境。學生要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學習,盡量減少游戲時間,在小學數學移動學習社區中發現自己數學學習中的不足,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解題思路。
一、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小學數學移動學習社區分析
微信具有即時交流的強大功能,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運用微信公眾號平臺開展小學數學移動教學,教師應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規律,設計更加符合當前學生年齡階段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中[1]。由此,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小學數學移動學習社區應運而生。
二、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小學數學移動學習社區的建設理念和背景
之所以運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建設小學數學移動學習社區,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微信公眾號平臺能夠將大量的教學資源以視頻、圖片、聲音、文字的方式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其二,當今社會,幾乎每個人都有微信號,能及時獲取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多種信息,教師可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不受時空限制的數學教學,為教與學習提供便利。
(一)建設理念
通過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上學習,學生能夠提升學習力、合作力、思維力、應用力,從而全面提高數學學習水平。微信公眾號平臺建立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可以應用移動終端進入微信公眾號,在網絡平臺上學習。在建立了微信公眾號平臺后,教師可發揮移動終端和網絡學習平臺優勢,幫助學生建立第二學習課堂,從而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
(二)建設背景
微信具有實時交流、信息傳播和素材管理的基礎功能,用戶能夠根據這些功能添加好友、聊天編輯等,這些都為用戶提供了便利的人際交往條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信增加了平臺建設的功能,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建立小學數學移動學習社區,將微信軟件和小學數學相融合,極大地拓寬微信的應用范圍[2]。學生要縮減每天玩游戲的時間,然后在小學數學學習社區上花費更多的時間以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
三、小學數學移動學習社區中數學教學的常見方法
(一)應用實時指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強,越能結合自己的需求進行自主學習。在傳統教學環境中,學生難以得到教師的及時指導,不知道如何進行自主學習。而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教師可以搭建一個與學生進行線上交流的平臺,有效干預學生學習的每個環節,使學生進行高效的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以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為例,教師可設計以下教學前測題目,讓學生結合學習經驗回答問題。對學生的前測結果(見表1)可知,大多數學生以往的理論學習比較扎實,因此,教師在為學生推送學習資源時不必為學生推送以往的學習資源;很多學生具備結合具象化實物探索理論的意識,因此,教師在推送微課、PPT資源時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特長,幫助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很多學生對新知缺乏認知,對此,教師要結合具象化情境,幫助學生建立新知概念;很多學生的思維水平較低,缺乏聚斂思維和發散思維,這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主開展教學活動。因為做好了教學前測,教師能確定學習資源推送的重點,優化教學設計。
(二)引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為了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上發布一個數學問題,而學生可以應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上交流,共同探究問題的答案。
以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為例,教師設計問題:現有一根長36厘米的鐵絲,怎么搭建長方形框架,可使長方形的面積最大?在教師的引導下,4名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應用枚舉法進行探究。為了高效完成探究,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工合作,學生A計算長為17厘米、寬為1厘米的長方形面積;學生B計算長為16厘米,寬為2厘米的長方形面積…… 小組成員共同制訂了交流規則,并把需要探討的問題進行編號,以提高溝通效率,培養了團隊精神,提高了合作能力。
(三)集思廣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弱,阻礙了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及解決。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路,發揮各自的學習特長,提升思維能力。
以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為例,觀察能力較強的學生發現長與寬的數值越接近,面積越大。這一數學規律的原因是什么呢?歸納思維較強的學生提出可從長方形周長公式著手進行探究。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生提出了推導公式,即面積=長×寬,周長=(長+寬)×2,設長方形的周長=4L,并設長=x,則寬=2L-x,它的面積S=x(2L-x)=-x?+2Lx=-(x?-2Lx+L?-L?)=-(x-L)?+L?。要使S最大,則(x-L)?最小。∵(x-L)?≥0,∴當x=L時,S最大=L?,可得寬=2L-x=2L-L=L,即搭建出正方形時,所搭建的長方形面積最大。隨后,發散思維能力強的學生提出,在面積一定的前提下,長方形的長和寬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此時,學生意識到,可以更改題目已知條件、答案,通過類比問題性質的方法來發散思維,找到新的學習方向。
(四)使用虛擬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實踐
教師要讓學生理解數學問題,并為學生提供虛擬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虛擬的學習空間進行實踐,減少學習時間和成本,提高實踐效率,同時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
以教學“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為例,教師提問:“圖1是一個長方形花圃,花圃中要修建兩條人行道,即橫向的長方形人行道和縱向的平行四邊形人行道,請問兩條人行道的占地面積是多少?”教師可引導學生應用幾何畫板等軟件進行拼接。通過圖形拼接,學生能看到圖1的人行橫道面積與圖2的人行橫道面積沒有區別,同時掌握了幾何學習中拼接技巧的應用方法。
結 語
綜上所述,微信公眾號平臺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還能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而言,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小學數學移動社區都具有多方面的教學優勢,因此,教師應建設和利用好小學數學移動社區,幫助學生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和增加知識儲備量,打造數學智慧課堂。
[參考文獻]
齊俊芳.移動學習環境下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常態化教學模式探索[J].電子工程學院學報,2020,9(04):95.
吳珈琦.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探究式學習方式的探索: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20,313(03):34-36.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三期課題“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小學數學移動學習社區的開發與建設研究”(課題編號:2019Jk13-ZA1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趙小明(1985.10—),男,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