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國
[摘 要] 三項制度改革的科學推進對推動國有企業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推動企業科學構建現代化管理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制度基礎,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文章通過對三項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進行詳細闡述,分析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探討三項制度改革實施的科學策略,掌握影響企業改革發展的關鍵因素,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保證三項制度改革的正常高效落實。
[關鍵詞] 國企;三項制度改革;關鍵要素
中圖分類號:C9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12-0039-03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環境的復雜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企業發展壓力不斷增大。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基礎構成,承擔著重要的經濟建設職能,為社會生產生活和行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經濟支柱。而傳統的國有企業發展模式和管理制度已經無法適應新常態發展需求,推動勞動、人事、分配三種制度改革的高效開展對企業發展形成高效的推動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改革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著改革成效的提升,這就要求國有企業充分結合自身發展需求,準確把握改革實施的關鍵因素,推動改革的全面深化,實現三項制度的科學優化,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持。
為適應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發展需求,推動三項制度改革的高效深化已經成為國企的重要任務。特別是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日益嚴峻,現有的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有的國有企業,管理理念發展較為滯后,管理模式相對傳統,制約著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三項制度改革的高效開展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構建現代化的管理制度。三項制度改革通過對勞動、人事、分配環節的優化,完善企業治理體系,激發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企業的組織活力,營造積極的企業發展氛圍,促進企業科學發展。[1]
(一)缺乏正確的思想認識
三項制度改革的高效推進對促進國有企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是當前國有企業發展形勢相對復雜,企業將大量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經濟發展中,對三項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特別是改革涉及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三項制度改革不可避免地對干部職工的利益造成影響,使得部分干部職工對改革存在抵觸情緒,無法保證改革的正常推進。同時干部職工對三項制度改革的思想認識較為薄弱,對三項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缺乏準確的理解,國有企業對干部職工的思想行為缺乏有效的引導,不利于良好改革氛圍的營造。[2]
(二)缺乏重視和支持力度
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需要國有企業投入相應的資金、精力,實現對三項制度的科學調整,有效滿足干部職工的實際需求。而在改革過程中,企業的改革思路較為傳統,經濟發展壓力較大,無法保證完善的資金投入。有的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主要以政府和企業自身為主,缺乏優質資本和管理理念的引進,改革主體較為單一,干部職工缺乏主動創新意識,無法形成較好的改革成效。[3]
(三)改革難度較大
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歷史遺留問題,制約著三項制度改革的高效推進。一是勞動制度改革壓力較大。國有企業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較大,企業冗員較為嚴重,職工結構不夠科學合理。雖然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國有企業用工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合同制已經成為國有企業主要的用工模式,但是國有企業還存在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制約著人才價值的高效實現,勞動制度較為僵化,優秀職工缺乏完善的職位晉升機制,發展空間較小,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影響企業發展。二是人事管理思路較為傳統,缺乏對現代化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引進和利用,黨管干部原則落實不到位,人事管理工作開展較為滯后,缺乏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三是分配制度不夠科學,薪酬管理工作開展不到位,在薪酬管理活動中存在平均主義思想,薪酬管理不能與職工的實際崗位工作形成有效的結合,缺乏動態化薪酬管理機制;干部職工工資結構較為單一,薪酬待遇無法滿足干部職工的實際需求,影響干部職工隊伍的穩定性。同時國有企業在薪酬管理中缺乏激勵措施,無法有效激發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4]
(一)強化思想認識
三項制度改革的高效推進對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基礎。國有企業要強化思想認識,對三項制度改革形成正確的認識,深入學習黨的政策方針,提升干部的主動意識,深入到企業經營管理一線,對勞動、人事、分配活動進行全面細致的調研,準確掌握企業發展需求,制定科學的改革策略,保證三項制度改革的高效深化。[5]要充分發揮黨建政治引領作用,企業黨組織要利用自身政治先進性和組織領導作用,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干部職工形成對三項制度改革的正確認識,推動干部職工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的提升,積極配合改革工作的開展,為改革推進提供環境基礎。要加強與干部職工的溝通交流,明確職工的主體地位,積極聽取職工的意見建議,對改革成效形成及時反饋,形成準確評價,為后續企業改革和管理工作開展提供科學依據,提升企業改革發展的科學性,推動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科學實踐。
(二)明確改革目標
三項制度改革對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國有企業要充分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準確定位改革的發展目標,有效應對市場環境變化,推動現代化管理體系的高效構建。企業要對三項制度改革形成準確的了解,認識到這是一項長期性的改革活動,需要結合企業實際發展需求和社會環境變化,對企業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進行動態化調整,有效適應企業發展需求。企業要明確自身主體責任,對勞動、人事、分配活動進行科學優化,制定階段性的改革目標,提升改革活動的科學性。[6]
(三)推進宣傳教育
干部職工的積極參與是保證三項制度改革成效的重要基礎。職工作為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主體,為推動企業發展提供人才基礎,為推進改革提供環境保障。國有企業要加強對三項制度改革宣傳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力度,引導干部職工形成對三項制度改革的準確理解,營造積極的改革氛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對干部職工的思想觀念和理想信念形成一定的沖擊,容易造成干部職工思想波動和心理情緒變化,影響干部職工的工作狀態。[7]特別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環境對干部職工的思維習慣和工作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干部職工的知識面得到極大的拓寬,能夠通過網絡途徑將自身的思想觀點進行表達。網絡在豐富干部職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容易對企業的輿論引導工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網絡環境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負面信息,會對干部職工的思想行為產生消極影響。這就需要企業通過宣傳工作的開展,將企業發展成果和改革形勢進行高效宣傳,強化干部職工的思想認識,引導干部職工主動配合改革工作開展,營造積極的改革發展環境。企業要深入挖掘經營管理活動中的先進事跡和優秀干部職工,樹立先進典型,建設具有企業特色的品牌形象,利用對內宣傳對干部職工形成有效的帶動,構建積極的企業發展環境;通過對外宣傳,將企業的經濟建設和黨建成果進行有效的展示,增強社會影響力,推動企業科學發展。
(四)完善監督體系
三項制度改革涉及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與干部職工的利益緊密相關,這就要求企業在改革中,要明確干部職工的主體位置,對改革實施方案進行科學設計,落實信息公開,引導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到改革活動中,積極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準確把握改革進程和力度,提升三項制度改革的科學性。要拓寬信息公開途徑,利用網絡優勢,形成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面覆蓋,準確掌握干部職工的工作情況,對反映強烈的問題要做到準確定位和及時跟進處理。要完善監督體系,接受廣大干部職工的監督,對企業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和解決,對相關規章制度進行針對性調整,形成有效的監督效果。在改革過程中,企業要提升政治站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監督職能,推動紀檢監察工作的高效開展,對企業經營管理形成全面的監督,及時發現廉政風險和隱患,強化執紀力度,對違法違紀行為做到及時查處,為三項制度改革提供制度基礎。
(五)建設優質企業文化
優質的企業文化對推動企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引導干部職工形成對企業文化的高度認同,強化企業向心力,為三項制度改革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在三項制度改革發展中科學融入企業文化,能夠利用企業豐富的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實現改革發展理念的高效滲透,提升企業管理的人文性,推動企業現代化管理體系的構建。企業通過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對干部職工的思想意識形成科學的引導,使干部職工形成對企業文化的高度認同,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強化集體意識,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持。企業要重視廉政文化建設,引導黨員干部對自身思想行為進行自覺規范,推動黨風廉政建設高效開展,杜絕貪腐行為的出現,凈化政治生態,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模范作用,營造和諧的企業發展環境。要推動企業文化的高效宣傳,將網絡與傳統媒體進行科學融入,實現對干部職工的全面覆蓋,提升宣傳效果。要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引導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到宣傳活動中,利用新媒體平臺搭建積極的宣傳環境,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
(六)優化薪酬管理模式
薪酬管理模式的科學改進是保證三項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礎,為優化企業分配模式提供基礎保障。國有企業薪酬管理模式的優化,可以充分發揮其激勵效果,激發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推動干部職工價值的高效實現。在薪酬分配工作中要結合職工的實際崗位工作情況,對薪酬結構進行優化,有效滿足不同崗位干部職工的需求,堅持按勞分配原則,保證薪酬管理活動的公平公正開展,提升薪酬分配活動的科學性。企業要完善激勵措施,在重視物質激勵的同時,要明確精神激勵的主體地位,利用精神激勵有效調動干部職工的主觀能動性,營造積極的企業發展氛圍。
(七)創新人事管理思路
人事管理是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國有企業要轉變傳統的人事管理思路,融入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構建完善的人事管理體系,強化對人力資源的培養,推動人才價值的高效實現,為企業三項制度改革發展提供人才基礎。一是要優化人事管理組織配置,加大崗位管理力度。國有企業要適應內外部環境并及時調整部門及職能,精簡機構,豐富崗位內容,提高組織效率。企業要視情況推行崗位系列管理,實施勞動和崗位雙合同機制,通過崗位序列、崗級升降打通職工發展通道,破除能進不能出、能升不能降僵局。二是要強化勞動關系管理。國有企業職工構成較為復雜,在勞動關系管理中要嚴格按照勞動制度規范,保證管理制度的貫徹執行,在勞動關系管理中堅持公平公正原則。三是要重視職工職業發展。根據職工實際崗位工作情況和發展訴求,為其制定科學的發展策略,引導職工明確自身努力方向。要加強崗位技能培訓,充分整合企業培訓資源,創新職工培養模式,發揮優秀職工的帶動作用,落實師徒培訓機制,推動職工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的整體提升,構建和諧的職工關系。要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和社會培訓組織等單位的合作,引進優質師資力量,提升職工培訓效果。四是要優化人才引進模式。企業要結合三項制度改革實際,全面分析其人才需求,合理設置崗位要求,利用網絡招聘渠道,有效提升招聘活動的覆蓋面,利用視頻面試等形式,提升招聘效率。五是要完善績效考核機制。績效管理是人事工作的重要環節,它能夠對干部職工的工作能力、水平形成準確的評價,為人事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的依據;在三項制度改革過程中要發揮績效考核的優勢,將考核結果與激勵政策進行有效結合,薪酬分配向高績效、高貢獻、高能力的干部職工傾斜,激發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
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的高效推進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基礎。國有企業通過對勞動、人事、分配制度的科學優化,推動企業現代化治理體系的科學構建,在三項制度改革發展中融入市場化思維,提升企業發展的科學性。國有企業要充分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和經濟環境變化,強化思想認識,制定科學的改革目標計劃,明確改革方向,完善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模式,推動三項制度改革的高效深化,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持。
[1] 唐黨超.國企三項制度改革有效實施的關鍵因素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 2020(17):101-102.
[2] 張志成.加強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的主要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9(14):88-89.
[3] 周曉東.新時期深化國企三項制度改革的措施探討[J].勞動保障世界, 2019 (12):14.
[4] 冀輝濤.國企三項制度改革的歷程,現狀和關鍵點[J].建筑, 2020(23):28-31.
[5] 宋菊花.國企三項制度改革思考與創新實踐[J].現代企業文化, 2019(20):144-145.
[6] 厲榮金. 淺談國有企業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新商務周刊, 2019(11):139.
[7] 李曉寧.國企三項制度改革的實踐策略[J].人力資源,2020 (1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