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嘉
摘要:區域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場所,區域活動是幼兒一天中必不可少的活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區域活動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關注。目前,區域活動越來越為幼教工作者所關注,但因小班孩子年齡小,自主性和規則意識都比較差,活動效果遠沒有中大班好,對小班區域活動的研究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通過區域活動探索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是建立起良好的班級常規的新途徑。
關鍵詞:小班;區域活動;班級常規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新時期幼兒教育的規范性、科學性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幼師在區域活動的創設、材料的投放、活動的觀察、指導評價等方面普遍缺乏實踐技能,導致許多幼師區域活動形式化、低效化,影響了幼師的自主發展和幼師素質的提高。可以看出,指導幼兒形成規則意識,是幼兒進行區域活動的前提和基礎[1]。
一、幼兒區域活動實踐的原則
(一)活動自主性
《指南》強調幼兒園區域活動應滿足自主性要求,一切以幼兒主動、自愿來開展活動,切實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區域活動的自主性需要幼師創設多個符合幼兒個性特征的活動區域,結合幼兒的童趣思想,以“童心”為視域將活動區域確定為“動區”和“靜區”兩類,能切實滿足幼兒玩活動的意愿,使幼兒在平等、輕松、自主的活動活動和氛圍中獲得有意義的學習與發展,切實實現“以幼兒為主”[2]。
(二)活動愉悅性
學前教育階段的主要理念是“寓教于樂”,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而幼兒的認知和思維能力較弱,他們學習的主要動機是“情感”,而幼兒情感的來源是“愉悅體驗”。因此幼兒園區域活動實踐中幼師需要創設滿足幼兒情感動機的活動活動,充分使幼兒在活動中收獲精神上的愉悅體驗,在愉悅體驗中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思維,助力幼兒良好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培育。
(三)活動目的性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并不是盲目設置的,其有一定的目的性,旨在借助活動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的思想三觀,以活動發展幼兒的創新創造能力,以活動培育幼兒的健康心理。就如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到的“教育過程即目的”一樣,幼兒園區域活動也需滿足目的性,充分考慮區域活動背后蘊含的人文精神、兒童文化與思想情感。
二、完善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的對策
(一)創設趣味區域活動情境
區域活動是在具體的場景中引導幼兒參與、體驗、實踐,活動場景的創設要滿足幼兒的心理,為此幼師們可結合區域游戲創設一個逼真、生動且趣味、新穎的活動情境。區域活動情境要滿足兩個特點:一是要貼合游戲活動的主題,結合區域活動極強的故事性、情節性展開;二是區域活動要切實根據幼兒的需要展開,遵循“以幼兒為主”的原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二)有效進行物質材料的投放
教師在投放教材時需要改變盲目性,要考慮到幼兒的學習和身心特征,并確保教材與內部需求,個性特征和需求完全兼容。幼兒的興趣愛好,使材料更加集中,同時,材料和幼兒內在需求一致后,幼兒可以長期保持與材料互動的動機。更具體地說,一方面,幼兒園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幼兒的需求并按需提供服務。當幼兒與區域性活動材料互動時,他們會激發出不同的興趣。教師應深化研究,掌握幼兒的當前發展水平和經驗,分析幼兒的實際需求,并引起他們的興趣。另一方面,幼兒園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才能有效投放。幼兒的學習活動充滿情感,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經驗可以使幼兒具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同時,在活動結束后,可以引導幼兒將材料歸于原位,整理好材料,樹立規則意識,從而建立良好班級常規。
(三)優化區域游戲活動規則
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需要有一定的活動規則,活動規則有助于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同時引導幼兒們在游戲中依照規則玩耍,助力活動的規則性、秩序性。如“好忙的動物醫院”中,幼兒們自我制定設計了動物標牌后,還需要幼兒一同商討動物醫院的規則,如“動物醫院不許大聲喧嘩、不許恃強凌弱、不許抽煙”等等,幼兒們可將思考過后的規則以積木的形式擺放,也可在紙上繪畫出來,一切遵循幼兒的自我感知,確保幼兒游戲過程中身心愉悅。
活動規則可以用環境來暗示,如“醫院”建筑旁寫著“有序排隊”,同時擺放幾個排隊的動物,幼兒們即可自然而然知道該怎么做;活動規則也可根據符號、標識牌來進行,區域游戲活動的標示可由幼兒自己設計制作,設計時遵循幼兒天性。如有幼兒提出:“要有箭頭和標牌,這樣才能知道醫院的每個地方在哪里?!币灿杏變褐谱鳂伺茣r表明:“標牌要大,要我能看得見。同時動物醫院的標牌肯定是動物看得懂的?!庇變簜冏约簺Q定活動規則,同時自我約束、認真遵守,在有違規情況時,幼師則可從旁協助、語音或動作來提示,其他時間則確保幼兒的自主性、愉悅性。
(四)邀請家長參加校園區域活動
主動爭取家長支持,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積極創造條件,讓家長認同、參與主題教學,促進班級常規教育策略的實施。首先,參與主題性區域環境創設。根據主題內容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提前告知家長協助孩子查找資料、收集材料,豐富區域材料的投放,提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其次,參與區域助教活動。發揮家長的資源優勢,邀請家長到幼兒園參與主題性區域活動,拓寬幼兒視野。如開展“中國傳統節日”之端午節,邀請家長到生活區,教孩子包粽子,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效利用家長專長。這樣,不僅結合了中國傳統節日開展區域活動,根據每個節日的習俗,給幼兒創設可以參與操作的區域活動,而且使父母能夠參加幼兒園的傳統文化教育,使父母能夠了解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意義和內容,從而使父母能夠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狀況,獲得他們的認可和支持。在幼兒園中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堅持,為了將優良的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入學校和家庭教育,需要父母的全面支持與合作。通過幼兒在主題區域中的與父母一起進行自主游戲活動,在快樂中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將以前的被動遵守轉變為現在的自覺遵守。
結論
總之,老師在開展區域活動時,要注意到每個幼兒的特點,對不同類型的幼兒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幼兒常規的培養需要教師提供良好環境以及正確的引導,長期以往的堅持一定會出成效,從而更好地建立班級常規。
參考文獻
[1]孫花,淺議幼兒園區域活動常規的培養[J];新課程(綜合版);2019(03).
[2]楊海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初步探索[J].發現(教育版),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