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聰
【摘要】我們發現,在教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才是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心理學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人類及動物的實際日常行為活動中的一門學科。學生性格的養成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時代瞬息萬變,科學技術在不斷提高,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方面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看到學生的潛力,培養其興趣。
【關鍵詞】心理學;小學教育;學生
在小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當教學上難以推進,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遇到阻力,無法開展工作,和學生進入僵局時,這時候我們就該開始反思在教育教學上,我們的教學方法是否正確?是否有真正進入了學生的內心?有沒有考慮他們的感受?……換位思考去理解他們這么做的緣由,耐心聽聽學生內心深處的聲音。不可否認的是,一味改變表象問題,而不透過現象去查看本質,那就等于是治標不治本。
一、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意義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及動物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這不僅是是一門理論學科,還是應用學科。在小學教育中運用心理學,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同時,心理學有助于教師科學地總結教育教學的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從而改進教學,讓學生能更好的接受知識。
二、心理學在教學中的運用
在小學教育中,學生所呈現的問題層出不窮,究其根本,主要都是因為學生的心理問題。如,不想學習,厭煩學習、恐懼學習等。這些問題,雖然可以教育,但是會不斷地反復出現。因此,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才能長期有效的抑制問題的產生。
教育學生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一百個學生就會有一百種性格,也就要用一百種教育方法。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每個都有著自身獨有的個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類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從而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性格的養成與原生家庭息息相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要了解學生的性格可以從家庭入手。學生的家庭成員的教養,其監護人對教育的了解,甚至是教養人的個人素養,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性格。也會影響學生對學校,對學習的態度。因而,家庭教育很重要,家校合作也很重要,父母的思想道德、文化素養直接影響著孩子,比對學生的思想工作和教育更加需要被重視,絕不能被忽略。
三、興趣是一種心理把控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產生于學生內心的自我需求,所以說,興趣才是最好的心理疏導。的確如此,只有讓學生真的愛上學習,他們才能化壓力為動力。例如,在教學20以內加減法時,有一天,筆者雙手拿了幾副撲克牌走進教室,全班學生突然站起來,學生這時候肯定在想:“老師今天課本也沒帶就來上課,今天是怎么了?”他們都想看看筆者的“葫蘆里究竟賣什么藥”,眼睛睜大大地看著筆者。筆者看了下全班學生,說:“今天我們不上課,就玩撲克牌,大家高不高興?”一下子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一節課下來,大部分學生把加法中的“湊十法”學會了。這足以說明,學生只有在自身對某種事物感興趣的條件下,才不用教師特意強調,他也會主動去學習,因為這是一種自發性行為。這種行為,比教師的命令性學習效果要好很多。時代在瞬息萬變,科學技術在不斷提高的同時,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方面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看到學生的潛力,培養其興趣。
四、娛樂學習是一種心理疏導
當學生對學習產生抗拒心理時,學習于他們而言,是一種折磨。因此,在這時候他們需要一種心理疏導,但是苦口婆心的勸誡并不能解決問題,有可能還會加劇學生的厭學心理。這時,教師可以用一種娛樂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認為,其實學習也很好玩。如何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在現在教育教學中,有許多的娛樂教學法,其中一種是游戲教學,就是將游戲帶入到學習中去。這是其中一種娛樂方法,除了游戲,還可以是故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大大小小的故事數不勝數,將故事代入學習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故事的熏陶下產生興趣,愿意回歸到學業中。
五、心理學與教育密不可分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人更需要對孩子寄予更多的關懷和愛,包容和理解。父母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該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了解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內心深處去觀察和了解,找到適當的教育教學方法。社會也一樣,我們應該給學生營造充滿愛的社會,讓他們的心靈健康成長。
六、結語
總之,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在學校的教育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學生人格的塑造,還是引導學生的專業成長,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這些都是心理學在學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體現。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認真學好心理學,讓心理學這門學科伴隨著我們與學生一起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莫雷.教育心理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發展心理、教育心理論文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