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阿芬
摘 要: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側重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其實在語言表達之前需要縝密的思維,如果思維混亂,語言表達也就不會清楚明白。思維是作文過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維這一條主軸,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廣度。
關鍵詞:作文教學;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的核心素養中提到“思維的發展和提升”,思維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表現形式。小學作文教學應該重視構思的訓練,注重動筆前在頭腦內部的構想。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構思能力,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究竟怎么樣才可以提高作文構思力的能力呢?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進行引導。
一、 知構思,引導入門
(一)學生作文的現狀
調查發現小學生在習作時,最容易出現以下問題:一是不懂得構思是什么,拿到作文題不懂得根據題目或中心思想周密地思考作文要寫什么,怎么寫。拿起筆就寫,寫到哪算哪,寫的作文“信筆涂鴉”,毫無精彩可言。二是不會構思,不知道怎樣思考,不知道思考什么,“擠牙膏”似的寫寫停停。因此,學生寫作文時要學會一定的構思,否則離題萬里。
(二)何為構思
到底什么是構思呢?詞典解釋為:“做文章或制作藝術品時運用心思?!本蛯懽鱽碚f,構思就是根據文章題目以及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把作者自己頭腦中已有的材料,經過梳理加工,編織成一個文章“框架”的思考過程,形成富有創意的整體構思。簡單來說,構思就是寫作文前琢磨先寫什么,再寫什么,這也叫作謀篇布局。
(三)構思的重要性
構思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構思是文學創作及寫作過程的核心環節。一篇好文章,首先勝在構思,“筆未動而意先行”說的就是在寫作之前必須經過周密的構思。構思如房屋裝修之前的設計圖,如旅游之前的旅游攻略準備。如果說文章是一個精神生命,材料就是血肉,結構是骨骼,只有具備了堅實勻稱的骨骼,血肉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構思猶如蓋房子的藍圖,是作文的關鍵,構思的好壞決定文章的成敗。
(四)引導閱讀積累
閱讀教學不但要引領學生體會字里行間的含義情感,而且要指點學生領會表情達意的方法及結構。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只要仔細挖掘,有些故事情節內容會給讀者留下懸念,值得想象。因此,引導學生閱讀、欣賞課文中的典型段落,并熟讀,甚至抄錄。經典的片段讀得多了,積累得多了,自然會悟到如何點題?怎么結尾?怎么過渡和前后照應?這些點點滴滴的寫作知識往往是伴隨著閱讀感悟一起沉淀在學生的記憶里的。
郭沫若說他創作是“先看大家之作”,目的是得一點“暗示”,促進“興趣”。他還坦率地說:“我有一個秘訣,就是多看作品,用人家的構思,套自己的生活。”教師可以圍繞題目啟發學生進行聯想,調動和喚醒他們的閱讀積累和記憶經驗,開闊他們的思路和視野。如寫作《馬虎同桌》之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胡適先生寫的《差不多先生傳》,文章從主角“差不多先生”一生的幾件事情來勾勒他的個性和思想。我們可以模仿此篇的構思,抓住人物的特點來敘述,開頭寫“馬虎同桌”的名字,外貌穿著,每個細節都緊扣“馬虎”這個中心詞。經過可以列舉關于馬虎同桌學習生活中馬虎的事情,如語文課把“老大娘”讀作“老大狼”;數學測試把“+”看成“×”;準備實驗時老師要求帶一些鹽過來,他帶來了味精……結尾點明中心,馬虎同桌在老師的教導下明白了做什么事都馬虎不得,否則生活就會一團糟。
二、 會構思,謀篇布局
每每讀到孩子精彩佳作,都情不自禁贊嘆不已,然后細品,就會發現一篇好的作文大都選材獨到,立意獨特,構思巧妙。讓學生學會構思,善于構思,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運用寫作的資源和才思。
(一)模仿起步,學會構思
模仿是學習作文的基本方式。如果小學生在一開始寫作文就要求進行創作,那不現實。茅盾說:“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蹦7率菍W習的基礎,是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讓學生根據學過的文章進行仿寫,可以是句子的仿寫,段的仿寫,篇的仿寫。學習名作中的語言風格和寫作技巧,從中悟得寫作之法,從而向創造過渡,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二)構思文章結構
“文似看山不喜平”,善于構思還體現在情節的設置上。所謂情節,就是記敘文中人物的活動和一些生活事件的產生、發展和解決的全過程。在情節發展中制造波瀾,一波三折,從而升華作文的主題。如《第一次炒菜》,讓學生寫出曲折點,可以是“切菜不小心把手割破了。”“鹽放太多,太咸了。”“菜盛起來,才發現菜沒有洗干凈,菜里有一只小蟲子。”……讓學生把作文中的“曲折點”寫出來,情節一波三折,就會引人入勝。
對文章結構進行安排,可以是總分總結構、并列式結構、小標題式結構、欲揚先抑式結構或倒敘式結構。這幾種文章結構都各具特色。如總分總結構,開頭,要防止起筆太遠或太冗長,要能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結尾,則要防止草草收場或是面畫蛇添足,要有令人回味之感。如《夸夸我的家鄉》開頭可以寫:“誰不愛我的家鄉?”我的家鄉一年四季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分:春天,家鄉是花的海洋;夏天,家鄉是綠色的世界;秋天是瓜果飄香的搖籃;冬天,是水仙花的天下。結尾:我愛可愛的家鄉,我要為家鄉點贊。
列小標題式構思,能使文章線索清楚,層次明晰,且呈現醒目的結構之美。小標題的運用,使作者的情感表達具有更強的視覺沖擊力。如《成長的喜怒哀樂》,用小標題的形式分四部分:“喜”“怒”“哀”“樂”展開敘述,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四種心情以生動具體的事例依次寫出,體現成長帶來的獨特感受。
(三)“多次性”構思
老舍曾說過:“在頭腦里多轉幾個圈子。”寫文章,要分析研究材料,醞釀提煉主題,然后再布局謀篇,只有多次構思,才能寫出好文章。如,學完《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后,老師布置了小練筆:志愿軍叔叔和朝鮮人民他們比親人還親,請大家發揮想象,親還體現在哪里?部分學生會模仿課文寫朝鮮人民為志愿軍叔叔做的一些事情。有一學生他的敘事角度恰好相反,寫志愿叔叔奮不顧身地救下朝鮮大娘。精彩語段如下:“眼看著大娘倒在了血泊中,機槍手小劉一個箭步沖了上去,用身體護住了大娘,看著附近沒有子彈掃來才帶著昏迷不醒的大娘艱難地往前移動,在這彌漫著硝煙的戰場上,每爬一步都得步步驚心。小劉的臉上掛滿了汗珠,他在咬牙堅持著,眼神里充滿了堅定。就在這時,一顆子彈飛了過來,不偏不倚地打在了小劉的肚子上,‘唰的一下,血從小劉的肚子了源源不斷地涌了出來……”讓學生在頭腦里多思深思,不斷“反芻”,多轉幾個圈子,就能有獨具匠心的構思,寫出來的文章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