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欽
摘 要: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英語作為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其教學活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英語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而新課標也提出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素質教育要求,旨在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也成了當下初中英語教學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教學策略;實踐探究
一、 引言
初中英語在學生的英語學習生涯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英語核心素養,不僅能夠打破傳統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而且還可以轉變初中英語教師固有的應試化教育觀念,促使他們能夠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積極探索和創新課堂教學舉措,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二、 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僵化
初中英語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是決定英語教學質量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未來英語的學習和理解上能否得到正確的引導。不過,縱觀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堂實踐教學可以發現,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仍舊在沿用傳統落后的教育形式,主要以“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為主,大多數的課堂教學時間都被教師的單方面知識講解所占據。還有部分初中英語教師總是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形式,所以在開展課堂實踐教學時,就會按照教學課件來按部就班和循規蹈矩地進行灌輸式教學。而多數教師的教學內容也以教學大綱和高頻考點為主,這也使得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呈現出缺乏創新和拓展的問題。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甚至還會促使學生產生厭倦的學習心理。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
正如上述所說,現階段的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都習慣于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可否認地適用于我國的大班授課教育體系。但是,新課標一再強調,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真正的主體,所以如果教師總是一味地依賴于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就會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的體現,學生也無法發揮自身的學習主體性。因而導致初中英語教師與學生之間普遍缺乏良好的互動交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扮演著絕對主導者的角色,而學生只能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長此以往,不僅會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而且還會阻礙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教師的素質教育觀念落后
初中英語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造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僵化,以及學生主體地位難以體現等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的素質教育觀念較為落后。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深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所以對新課標所提出的素質教育要求認識不夠充分,難以迅速有效地領會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他們總是將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看作是主要的教學目標,進而忽視了對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等英語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必須要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在實踐教學中能夠在灌輸式教學的基礎上融入啟發式教學,以此來優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三、 英語核心素養構成要素的概念界定
(一)語言能力
英語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維度,分別是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其中語言能力可以說是英語核心素養的“內核”,也是英語學科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旨在促使學生能夠借助英語這門語言進行準確的表達和交際,進而可以有效處理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諸多問題。英語課程標準中所提到的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是以語言知識和技能為重要基礎,由此可見,語言能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占據著基礎性的重要地位。具體來講,初中英語的語言能力主要包含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兩個方面,其中語言知識是指英語語音、詞匯、語法,以及英語話題和功能表達,以及學生從整體上對語篇結構的全面理解與分析。語言技能可以概括為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這也是培養學生其他三個核心素養的重要前提。
(二)思維品質
思維與語言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這二者也有著相輔相成和互促互進的作用,英語也可以說是思維發展的工具載體,而思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英語語言的表達和運用。所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和綜合實力發揮著重要作用。對英語思維品質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有著不一樣的解讀。林崇德教授將思維活動在深刻性、靈活性、創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方面的差異表現概括為思維品質。而夏谷鳴教授則認為思維品質是指一個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可以發現,大部分學者對思維品質都有大致的相同看法,那就是思維上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因此,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可以促使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來解決問題。
(三)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也是英語核心素養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主要是指引導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我國優秀文化的認同,旨在促使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能夠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人文修養和價值取向。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迅速發展,我國的青少年逐漸接觸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除了一些優秀的外來文化以外,也不乏含有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良文化,甚至會對于我國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帶來消極影響。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能夠引導學生認識所學知識中所蘊藏的豐富文化,進一步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外來文化的判斷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包容度和民族自信心。
(四)學習能力
對任何一門學科教學來說,提升學生的學科學習能力都是任課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這也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以及英語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學習能力主要是指學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能夠靈活運用和自主制定符合自己學習規律的英語學習策略,并有意識地拓展英語學習渠道,不斷反思和總結自身的不足,努力提升自身的英語學習效率和綜合素養。因此,學習能力也可以分為自主學習和反思學習兩個部分,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制定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計劃,還要讓學生能夠形成主動探究、勤于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此外,教師還要讓學生養成反思和總結自己在每一階段英語學習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并積極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