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達
摘 要:在核心素養培育的背景下,高中地理學科作為一門蘊含豐富人文知識、核心素養培育素材的學科。憑借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實現高中教育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標一直是近幾年高中地理教師研究的焦點。基于此,文章從高中地理學科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上的優勢出發,思考以往高中地理教學環節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上的不足,并提出能提高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路徑。
關鍵詞:高中地理;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路徑
一、 引言
自主探究能力作為當代教育核心素養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際教學中能有效提高學生成績的能力之一。尤其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新高考”政策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日常教育中實現了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才能從根源上實現助力學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目標。那究竟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文章以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科為例,分析在這一學科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方法。
二、 高中地理學科在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上的優勢
(一)與生活關聯性強,學生探究難度低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學科教材內容為例,可以發現從必修一的“行星地球”到必修二的“人類與地理間的協調發展”,再到必修三的“區域與區域間的協調發展”等,高中地理教材從宏觀到微觀的角度為學生呈現了他們賴以生活的環境,這些與學生日常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知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在地理學科學習中嘗試自主探究的難度,在根源上確保了學生參與自主能力培養的積極性,為收獲更好的高中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屬于高考焦點學科,課程安排較多
在傳統劃分文、理科的高中教育中,地理屬于文科學生高考中的必考科目,這一特性致使高中地理學科像語文、英語、數學等基礎課一樣受到了更多的重視。也正因為教學中教師、學生對這一學科的重視度,保證了在這一學科教學中落實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舉措的效果,有助于凸顯現代高中地理教育價值,實現培育高中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三、 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的不足
(一)教師對地理課堂上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視度不夠
回顧過往高中地理教學的現狀,可以發現雖然教師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關注度不斷攀升,但由于中國高中教育受傳統應試教育思維影響嚴重,導致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潛移默化地“忽視”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進而影響高中地理教學中這一能力培養的效果。比如,在以往高中地理教學中,雖然很多教師都會在高中地理課堂中設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橋段,但在實際踐行環節,卻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師能夠將預設的能力培養橋段保質保量地踐行下去,這一情況影響了高中地理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當下高中地理課程的發展。
(二)課堂上用于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針對性不夠強
部分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時都會傾向于選擇自己更熟悉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雖然這一模式能收獲比較好的能力培養舉措落實效果,但由于這一能力培養策略忽視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要求,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這一能力培養舉措的積極性,失去了高中地理教學中針對學生這一能力培養的意義。
(三)高中生逆反心理比較明顯,配合能力培養的積極性不足
高中階段正是學生思想、心理比較活躍的階段,也是以往教育中學生比較容易出現逆反心理的階段。逆反心理不僅會在很大程度上激化學生對教師的抗拒心理,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完成教師各項教學舉措的質量,進而降低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效果。
四、 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路徑
基于上述高中地理教學中有關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研究,筆者認為如果想收獲更好的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效果,教師就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舉措出發。
(一)轉變原有的教育思維,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轉變固有高中地理教學的應試教育思維,是幫助學生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收獲更好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核心。所以,在未來教學環節中,教師就應從轉變傳統“一言堂”的師本教育思想入手,真真切切地將各項自主探究能力培養舉措有效的落實到實際高中地理教學中去,以此凸顯學生在當代高中地理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收獲更好的高中地理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高中地理“行星地球”問題時,教師就應該從學生初中階段便已經接觸過的“地球運動”“陸地和大洋”等地理問題的理解程度出發,在課堂展開前通過簡短的問題(如“同學們知道地球是如何運動的嗎?”)測試學生對這一問題的了解程度,并根據學生對這一知識的反饋設計后續高中地理自主探究的難度,保障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效果。與此同時,學校也應積極地參與到助力教師教育思維轉變的過程中來,通過定期開展教學研討的方式,讓教師在溝通、交流中強化自己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理解,解決自己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時面對的問題,進而為后續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更好地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奠定基礎。
(二)科學設計教育的流程,凸顯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地位
在明確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設計學生自主探究難易程度、設計側重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流程,以此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深化對高中地理內容的理解,并在點滴中幫助學生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比如,在高中地理講解“人口的變化”問題時,教師在課堂展開前就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知識點視頻的方式對課堂知識予以簡單的理解、記憶。而后,讓學生在簡單理解課堂內容的前提下展開有目的性的自主探究(如:這一環節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世界人口是一成不變的嗎?”“人口在變化的過程中是否呈現出什么規律呢?”等),以此確保教學目標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方向的一致性,確保這一課堂教學的效果。需要注意,教師的引導職責并非結束于學生開始自主探究的階段,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探究中去,觀察學生在探究中表現出的不足,及時予以糾正和引導,凸顯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提高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