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為了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小學教育管理踏上了新的征程。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實,新時代的小學教育管理顯露出諸多問題,教育管理者要緊跟時代步伐,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提示家庭教育的參與性,更好地完成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標準,實現管理育人。
關鍵詞:小學教育;教育管理;管理育人
中圖分類號:G4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8-0010-02
引 言
教育是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奠基階段,小學教育水平和質量既是家長擇校的關注重點,又是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教育的要求。小學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小學教育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推動他們的全面健康發展。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學生至關重要。除了完成基本的學科知識教育外,小學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小學教育管理的作用就是促使這些目標一一實現。
一、新時代小學教育管理的思想理念變革
(一)“管理育人”的辦學思想
小學生的身心正處于一個“塑形期”,其個人的思想邏輯尚未成熟,更加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小學教育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量。教育部推行的新課程改革中一條重要的要求就是,全國的中小學深入推進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其核心目的是改變目前單純重視知識內容的教育現狀,積極形成多措并舉、齊抓共管的學校教育管理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人人成才,這深刻體現了“管理育人”的思想。小學管理者要通過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渠道、合理有序的組織運行,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育效果,如處理好家校關系、師生關系、教學關系、安全保障等管理領域的重要內容,營造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等。
(二)“學生主體”的管理理念
當今,“以人為本”已經成為單位和團隊管理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本”即管理、治理規則與行為的一切都是從人性出發,而不是強制與約束。小學教育管理的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遵從人性和學生成長天性,使學生形成自主意識和主人翁心態,獲得一定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小學教育管理應與時俱進,貫徹“學生主體”的管理理念,因地制宜地制訂適合學校自身條件和學生學習成長健康發展的管理措施 [1]。具體而言,小學管理者要把“以人為本”和“學生主體”思想理念貫穿到教學管理的全過程,引導教師做到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努力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個性特點,肯定優點,糾正缺點。同時,小學管理者、教職員工、學生家長和學生自身都要本著協同育人的目標,形成一個相互協作的教育系統,以加強“學生主體”的小學教育管理。
二、新時代下小學教育管理的薄弱環節
(一)家校環節:家校教育之間缺乏配合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教育提出要求,即必須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配合。但現階段,二者之間缺少溝通和聯系,主要是家庭教育不到位,阻礙了小學教育管理的發展。例如,部分家長由于工作忙碌,將孩子交由爺爺奶奶照顧,但是老人不善于應用現代化的交流工具和學校教師就孩子的課堂表現進行溝通交流。
(二)教學環節:教學管理的創新力不足
教學是小學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式,才能獲得學生的高度配合,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但現階段,很多教師過于依賴已有的教學經驗,固化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特別是年輕的教師,由于教學經驗不足,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遵照課本考綱開展教學活動。創新力度嚴重不足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氛圍較為沉悶,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配合度不高。在新時代背景下,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很少應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除此以外,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過度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傳統、固化,教學質量差[2]。
(三)評價環節:對學生的評價方法較為單一
現階段,雖然國家全面推行小學素質教育,但是很多學校、家長、教師依舊只關注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度有待提升。當前,對學生的評價方法不僅和新課程改革推行的教學理念、教育水平不相符,還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思維及教學方式,導致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文化課學習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道德素質培養,往往只根據文化課成績排名的高低來衡量一名學生的優秀與否。所以,現階段對學生的評價方法應該趨向多元化。
(四)安全環節:安全教育工作還不到位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環境日益復雜,危害兒童青少年的事件或案件頻發,家長對于孩子的安全問題空前重視。因此,當前的小學教育中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雖然很多學校對安全管理和防范予以了重視,但仍還存在很多疏漏,還需要逐步細化完善。尤其是對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做得還不是很到位,沒有重視日常的安全教育,不利于師生安全意識的形成。
三、新時代下小學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學生中心”的教育管理體系
小學管理者尤其是領導者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管理體系。學校領導層要在管理的頂層設計上建立全面且完善的管理育人的制度體系,形成“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管理長效機制。首先,學校要做好教師教書育人的理念轉變,引導教師關注學生的成長規律、學習規律,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與心理健康、人身安全保障的協同關系[3]。其次,學校要營造關愛學生的教育氛圍,讓學生體會到學校的溫暖。一方面是學校和教師給予學生身心的關心與愛護,另一方面是教育學生學會關愛別人,建立健全人格。同時,學校還要重視小學生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管理,通過培養教師的思想素質,提高教師的德育教育水平,讓教師能夠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品德的培養。
(二)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配合
小學教育的管理者應重視家庭教育,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配合。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交流工具,如QQ群、微信群等,及時就學生的在校表現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找出問題所在,并給予家長有效指導。綜觀現在大部分的小學班級,每學期一般只在期末之前開一次家長會。為了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對接,教師可以增加家長會的次數,加強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家長明白教師的工作內容,教師能夠了解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的表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全面配合,能夠為學生更好的發展保駕護航。
(三)加大創新力度,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創新不應只浮于表面,而應深入到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課堂中。當有教師提出了合理化的教學創新理念,小學教育管理者應及時予以肯定,并思考如何使創新理念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例如,學校可以從細節入手,鼓勵教師對教學環節中的各方面進行創新。每年,學校可以設立一部分資金,專款專用,用來獎勵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措施的優秀教師,并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專場交流培訓會,督促其他教師向優秀的創新教師學習,切實幫助教師提升創新能力。小學教育管理者也應和普通教師一樣參與培訓學習,深刻了解一線教師面臨的教學問題,進而設計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真正實現教學目標,同時也能提升自身的教育管理水準。大部分小學教育管理者本身就參與了一線教學,為了能夠切實提高本校年輕教師的教學質量,小學教育管理者要親臨教學課堂,應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經驗,對年輕教師的教學進行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快地成長。
(四)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評價體系
為了貫徹小學素質教育的要求,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策略,小學管理者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教育管理者首先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更新教學理念,并采用多種方式對本校教育工作者予以專項培訓,使教師團體能夠真正意識到自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加積極地改進評價方法。例如,小學管理者可以舉辦評價方式交流分享會,聘請心理專家進行講解培訓,或者讓本校教師走出去,多和其他學校的優秀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除了將學生的文化課表現作為評價標準外,教師還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等,多維度開展科學化、合理化的評價,真正推動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五)切實重視安全管理與安全教育
小學教育管理的首要重任是安全管理,學校領導層要充分重視安全管理工作,科學制訂全校整體安全管理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切實做好安全管理的物防和人防兩個方面的硬件建設,定期召開安全專題會議,定期檢查維護安全設施,定期排查安全隱患。同時,學校要對安全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劃分細則、明確責任、認真落實,形成學生安全教育的常態機制,將安全教育全面滲透到教育教學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從而有效提高學校的安全管理與教育水平[4]。
結? ?語
小學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階段發揮著奠基作用。而小學教育管理是一項艱難又重要的工作,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小學教育管理的重要性,秉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切實分析和解決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多種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管理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殷景芹,宋振春.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55.
李曉鵬,方圓圓.探究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途徑[J].中華少年,2018(21):14.
王海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分析[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0,49(01):129.
冉福昇.淺談小學管理中的德育和安全管理[J].甘肅教育,2020(09):27.
作者簡介:高學華(1977.7—),男,河北隆堯人,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