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蝦
【摘 要】 葉圣陶先生曾說: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閱讀和寫作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生無論是讀書方式、興趣還是習慣等都處于成長階段,不夠成熟。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十分重要。眾所周知,書是啟迪兒童智慧的鑰匙,讓其才思敏捷,陶冶性情。
【關鍵詞】 閱讀習慣? 語文閱讀? 高效閱讀
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對閱讀教學的質量產生影響,良好的閱讀習慣是確保閱讀能力的保障,所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屬于整個閱讀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任務。當前小學生對于閱讀教學的反響并不好,大多沒有好的閱讀習慣。由此,怎樣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值得思考,筆者認為可以從下述幾點著手:
一、引導培養閱讀預習習慣
過往的語文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師會選定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閱讀練習,而在之后的語文作業中則是多為書面作業,如此就讓小學生關注寫作而對語文找尋語文閱讀目的的能力培養不利。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語文作業布置的時候增加閱讀量,推動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閱讀。
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漢字真有趣》教學,在課堂之前學生做好閱讀預習。整個閱讀過程里對于不理解或者是不知道的文字做好標注。事實上,這篇課文屬于比較開放的一篇課文,是對漢字的關注,所以這個不僅僅是閱讀課文就結束了的故事。所以,在預習的時候可以將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寫在筆記本上,而后第二天課堂之上給老師看,而作為老師也需要在課堂上給出一定的評價。
此種閱讀教學形式,既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助力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
二、創設語文閱讀良好環境
語文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僅是語文閱讀教學意義,同時也表現在塑造小學生的性格。因為語言文字能夠傳遞歷史,每個文字都是一段發展史,如此就讓現代人能夠閱讀文字獲悉相關內容。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閱讀文本及其背后的故事中培養個人品質,塑造自己的人格。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古詩詞《涼州詞》教學的時候,由于這是一篇古詩詞,可能學生有很多不認識和不理解的地方,在解決字詞之后,教師可以引導著學生去感受文字用詞背后的歷史厚重感。作者寫的時候運用了“醉臥”“君莫笑”“征戰”“幾人回”等詞語,表達的是勇敢守衛祖國邊疆的情感,也對戰士們對國家的忠誠表示了敬佩。因此,老師在進行這首詩的閱讀教學時,要求盡可能多用擬聲詞,讓這首詩詞被升華。比如讀到“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時候,可以在最后一個字的后面加個“啊”,進而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邊疆將士的英雄氣概,特別是可以激勵班級中的男生生起保家衛國的正能量。
教學中,語文教師能夠讓小學生適當代入到語文閱讀環境中,如此就能夠讓小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文字的厚重感,由此從中能夠充分吸收到優質精神養分,助力小學生培養起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
三、增強課外閱讀興趣
小學生在閱讀滿含深意的課文的時候總有不理解課文作者的表達的時候,從而讓小學生語文閱讀的效率有所降低,由此語文教師應當抓住共性的內容,在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添加相同類別的優秀課外讀物在課上,如此就能夠讓小學生借由課外讀物去理解課本閱讀的內容,此外也能夠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量適當拓展,整體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祖父的園子》閱讀的時候,作者描寫的是他聽到、感受到的祖父的園子,但是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而言,不僅僅是作者陌生,對于蕭紅是誰,為什么寫她就成為了課文都感到無法理解,更無法了解到作者寫蕭紅表達的情感。因此,教師可以推薦學生們課外閱讀一些關于蕭紅的文章,或者是在本單元多讀讀其他課文,像是《回憶魯迅先生》、《橋》等,這些都被選為了課文,又滿是趣味故事性,相信學生們會有閱讀的興趣。此外,也可以從單元整體上看蕭紅,也能夠從蕭紅的文字,他人眼中的蕭紅等角度認識、評價蕭紅。
同文閱讀一直被提倡,能夠助力學生通過課外相類似的文本閱讀理解課內知識,這樣的閱讀形式既能夠避免學生感到難以理解,也能夠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堅持下來,在提升課內閱讀教學成效的基礎上,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好習慣。
結語:
總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需要在義務教育階段抓牢,也從興趣開始抓起。教師應當盡可能多為學生創設出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堅持課外閱讀的同文引導,也積極創設出良好的閱讀氛圍。此外在課堂閱讀教學之初也能夠做到閱讀預習,如此以交流讓學生喜歡上讀書,長此以往,逐漸就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會軍.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與寫作整合習慣培養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0,22(16):210.
[2] 張彩虹.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深閱讀習慣的策略[J].科技資訊,2020,18(20):163-164+167.
[3] 袁怡婭.淺談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2):57.
[4] 賈麗,伍國娟.淺談小學語文閱讀習慣的養成[J].華夏教師,2015(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