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時代,信息素養已經成為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但因為信息技術屬于一門比較新穎的科目,且信息技術教師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嚴重不足;加之該學科不是高考必考科目,在傳統應試教育影響下,人們忽略了信息技術教育,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其缺乏原動力,無法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最終出現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缺失與偏離問題,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就高中生信息素養現狀及提升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信息素養;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6-0024-02
引 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信息素養,這已經成為當今時代衡量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也成為當前時代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在此背景下,我國各學校信息技術教學應以培養學生信息能力、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為主。除此之外,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方式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并將信息技術內容與其他學科結合,以此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在學習中高效獲取有用信息,從而實現知識創新[1]。由此可見,高中生應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嚴格遵守與信息技術有關的道德行為準則,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提升自身信息素養,成為國之棟梁。
一、信息素養的內容
信息素養與全球信息化發展趨勢有著密切聯系。信息意識是人們腦中某些信息的主要反應,具體包含信息活動動態與客觀信息,能夠鍛煉人們的創新、分析判斷與觀察能力。首先,從道德層面分析,高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倫理道德,嚴格遵守信息應用人員的道德,以法律標準為基礎行事,防范計算機病毒等計算機犯罪活動。其次,從技術層面分析,教師應強化培訓學生技術層面信息素養,提高學生認知信息與使用信息的能力。最后,從人文層面分析,學校要重視培養學生人文層面的信息素養,調整學生對信息的態度。信息素養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信息素質,另一個是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有利于學生將現代文化素養與傳統文化素養有效結合,高效獲取信息、處理與管理信息。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參與信息活動的能力與評估信息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及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學生也要嚴格遵循相關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正確的“三觀”。目前我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學生應具有獲取與選擇信息的能力,提高自身處理信息的能力,為自身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高中生信息素養存在的問題
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科學習主要以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為主,培養學生獲取、處理與表達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熟悉信息獲取與收集流程,從而提高學生處理問題與信息的能力。我國現代技術快速發展,學生處理信息能力顯著提高,但仍然有待加強。此外,信息倫理指的是信息利用、信息開發等方面的倫理要求等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主動了解這方面的法規與道德標準,嚴格遵守全國青年網絡文明公約,正確應用網絡輔助生活與學習。但很多高中生嚴重缺乏自制力,沉迷網絡。
雖然網絡上存在大量的信息,有利于學生獲取信息,但從另一角度分析,其也存在諸多隱患。很多學生不了解互聯網資源的評價方法與內容,在學習過程中盲目地依賴網絡,導致信息技術學科學習過于死板、機械[2]。因此,在這一教育背景下,學生很難準確判斷信息的價值與實用性,沒有形成強烈的信息辨別能力,絕大多數高中生信息素養仍然有待加強。基于此,為了使高中生早日滿足社會信息環境與信息發展的需要,學校應完善相關教學方案,培養學生運用信息及應用信息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積極更新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與工具,主動改進教學方式。
三、高中生信息素養提升策略
(一)提高教師專業素質與技能
教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應具備較高水平的信息素養,以及積極探索新知識與新事物的精神,逐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但從目前高中階段信息技術教師信息素養現狀分析,其處理信息的能力極為有限,尤其在綜合信息技術能力方面。學校應要求信息技術教師提升自身信息素養。學校應定期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技巧[3]。在教學時,教師應對信息知識進行整理后再進行教授,以達到豐富學生信息知識的目的,強化培養學生信息知識的自覺意識。因此,學校應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多姿多彩的活動,強化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在提升自身信息素養的同時,教師也能有效提升信息教學的效果。教師要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與此同時,信息技術教師應深入了解本學科知識的應用情況,主動學習新的網絡技術,加強與學生溝通交流,熟練掌握應用網絡工具與電子表格的方法,以此輔助教學活動。此外,教師應強化整合學科資源并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主動更新自身知識體系與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必須從學生角度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生的技能與素質,從而將其培養為綜合發展的應用型管理人才與高科技人才。
(二)注重實操技能訓練
新課程改革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作為主要課程目標,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操技能,如收集、加工、處理及應用信息的能力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為主,挖掘教材中的積極元素,從而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環節,耐心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創作與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4]。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從死記硬背、“填鴨”等教學方式中解放出來,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形成良好的獲取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以教學“Powerpoint”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對比了新舊兩種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操作欲望;在教學“Word”中的“插入圖片”這個常用操作時,筆者先給學生詳細講解,再正確示范后鼓勵學生主動嘗試,探討多種插入圖片的方法,并總結出五種不同的插入圖片的方法,從而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操作練習。
(三)開展以在線評價系統為主的過程性評價
以往的信息課評價分析,主要集中于期末階段的評價測試,雖然能夠反映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情況,但是這樣的測試難以突出過程性的學習效果,反而會出現學生“臨時抱佛腳”的問題,不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所在的學校積極開發并利用信息課程在線評價系統,在評價時注重學生自評與過程性評價。這一系統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第一,提交作業。教師首先說明每節課需要提交的作業格式,避免學生在課堂上提交與作業無關的文件;學生可以登錄自己的賬號進入平臺,并提交作業,系統會及時給予反饋。第二,學生互評。學生進入這一平臺后可以瀏覽其他同學的作業,也可以給其他同學的作業點贊,系統會自動統計點贊的數據,從而實現實時互評的目標。如此一來,就能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同時激勵學生以更高的水平完成學習任務。第三,搜索與展示作品。教師可以在這一系統中收集各種各樣的作品,并展示給學生。同時,學生家長也可以借助網絡平臺訪問評價系統查看學生的作品。此外,這一評價系統具有良好的考試評價機制。考試前,教師只需要在平臺上導入題庫,標注單選、多選及簡答題等題目的分值,系統就會給學生分配不同的試卷,以有效保證考試的公平性。
(四)培養學生網絡道德素養
如今,網絡已經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交際載體。在網絡交流中,高中生應主動遵守相關的網絡規范與基本道德,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文明上網[5]。在具體實踐中,學生應主動樹立良好的互聯網是非觀念,形成良好的網絡自控能力,掌握正確的判斷與選擇網絡信息的方法,從而自主選擇對學習與生活有用的信息,抵制網絡上的不良誘惑。學校應主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法紀律觀、榮辱觀與人生觀,讓學生身心健康地參與網絡生活。
結 語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絕大多數學校的信息素養課程的開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無論內容上還是方式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廣大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努力,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從而實現預期教學目標,將學生培養為具備良好道德素養與較強信息技術素養的人才。
[參考文獻]
余薪.高中學生信息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07):104.
溫巨松.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信息素養提升的策略探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238(06):55-56.
錢如平.高中生信息素養的提升途徑[J].科普童話,2015(25):25.
謝秋鋒.關于促進高中生信息素養提升的探索[J].湖南教育(下旬刊),2015(03):55-56+57.
邴霞.提升高中生信息素養的途徑[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04):12.
作者簡介:劉小紅(1980.5—),女,甘肅定西人,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