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思想集創新性、科學性、獨特性和前瞻性為一體,他的生活教育理論對學前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完善具有很好的啟迪作用和借鑒意義。“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與精華,他認為社會、自然和生活是培養人最好的教育素材。教師應讓自然生活走進課堂,并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收獲、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與實踐技能。因此,為了更好地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開發幼兒智力、拓展其思維、開闊其視野,本文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論為指導,立足弘毅文化內涵,對小班體育游戲實踐活動的開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前教育;體育游戲;陶行知思想;生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13.9?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6-0081-02
引 言
體育游戲是幼兒個體與環境、事物互動的實踐過程。幼兒通過參與新穎、豐富、多樣、有趣的體育活動,能夠有效培養自身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在具有挑戰性和集體性的游戲環境中,逐漸形成勇于競爭、頑強果斷、熱愛集體的優秀品質和堅強意志。弘毅文化內涵強調幼兒要寬宏堅毅,教師要有寬廣的胸懷,始終秉承愛心、進取心和敢于擔當的責任感,引導幼兒在多樣化學習環境中,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1]。因此,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論指導下,教師要依據幼兒的興趣特點、生活經驗、認知規律,精心設計體育游戲內容,引導幼兒在輕松、愉悅、熱烈的活動氛圍中,有思想、有個性地創造和發展,從而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
一、立足興趣特點,引領幼兒親近生活
陶行知認為教育的意義在于生活變化,他的“生活即教育”即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決定教育,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到處是生活,到處是教育,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可見,教育不能離開生活,生活的性質和內容決定了教育。所以,教師設計、組織的體育游戲活動既要貼合幼兒的現實發展需要和興趣特點,又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現有水平,引導幼兒在體育游戲中將已掌握的知識技能與現實生活經驗連接在一起,鼓勵他們從已有的生活經驗角度出發,在游戲實踐中邊交流、邊探索、邊思考,使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實踐中得到發展[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教師在幼兒體育游戲活動中浸潤弘毅文化,要以自然生活為起點,喚起幼兒積極向上的進取心,使幼兒在頑強、拼搏、快樂的競技活動中,形成敢于擔當的品格。“弘毅”不僅要有胸懷遠大、追求卓越的品格,還要具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毅力。所以,教師要讓幼兒在生活與有挑戰性的集體游戲中收獲豐富的知識經驗。
例如,在“老鷹捉小雞”游戲活動中,教師要突出游戲活動的挑戰性、創新性與生活性,真正做到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戲中。在游戲活動開始前,教師首先設置生活故事情境,組織幼兒展開討論,將幼兒的思維意識引入現實生活場景中。“小朋友們,認識這兩個小動物嗎?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對,它們是老鷹和小雞,你在生活中見過小雞奔跑的樣子嗎?”“我們學習老鷹抓小雞的樣子來玩游戲。誰知道老鷹怎樣表演?小雞又是如何躲閃老鷹的抓捕的呢?”教師通過有趣的故事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參與興趣,并在師幼互動交流中,引出體育游戲規則,讓幼兒了解“老鷹攻擊的方式和小雞躲閃的技巧”,從而在幫助幼兒掌握游戲規則的同時,寓教于樂,讓幼兒能夠在動作模仿中,獲得身體的鍛煉。因此,在組織游戲活動時,教師要始終圍繞幼兒身體素質和認知水平進行引導,加強體育活動內容與幼兒生活的聯系,充分激發幼兒參與集體活動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和創造力。“報告,我知道老鷹怎么攻擊,我先往左,再往右,后面的小雞就跟不上了,我來扮演老鷹吧!”“老師,小雞要緊緊跟隨母雞的動作,母雞向左,小雞向左,母雞向右,小雞向右,當小雞緊緊跟著母雞時,團隊協作,集中注意力,老鷹就抓不到小雞啦!”隨后教師組織幼兒示范小雞、母雞、老鷹的動作技巧,讓其在輕松、活躍、熱烈的集體游戲中鍛煉自身的靈敏性和躲閃能力,開拓思維,從而提高幼兒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與集體意識。
二、尊重發展需要,激發幼兒創造想象
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提出“教”與“學”要以“做”為前提,他認為“做”即創造,是水的源頭,是產生教育價值和思想的本質,教師要在體育活動中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用知識創造實踐,“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是教育本質的歸宿。在陶行知的“解放”思想中也明確提出,教育要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空間,鼓勵他們到現實生活和自然社會中去想、去干、去問、去做。小班階段的幼兒已經具備靈活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在這一時期,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漸提升,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所以,在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發展需要,解放幼兒的活動空間,引導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氛圍中,進行自由的想象、鍛煉和創造。
例如,在“跳竹竿”游戲活動中,教師要考慮游戲的安全性、娛樂性、實踐性和創造性,同時在游戲活動中要以引導者、組織者和啟發者的角色參與進來,首先組織幼兒自主用“紙”設計五顏六色的“竹竿”,讓幼兒參與“竹竿”的制作,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并使其發揮想象力,對“竹竿”進行新的設計。在進行游戲時,教師要將體育游戲活動的過程,完全交給幼兒自主去實踐和創造,引導幼兒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相互滲透、相互啟發,共同解決難題。跳竹竿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審美情趣和動手能力,還能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提升自身的彈跳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游戲開始前,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幼兒詳細講解了“紙棒”的制作過程:“小朋友們,想一想紙棒可以玩什么游戲?”有的幼兒說紙棒可以做馬車,有的幼兒說可以將紙棒連在一起做圓圈。“小朋友們說得非常好,今天我們要用它玩一個新游戲。”教師對幼兒新奇的想法給予表揚,并引出跳竹竿游戲。在開展跳竹竿活動時,教師要做好示范工作,為幼兒展示如何參與這一游戲,同時,在幼兒參與前,要講清比賽規則和安全要領,并組織幼兒模擬練習動作。在游戲正式開始前,教師應做好幼兒安全保護工作。在活動中,教師要始終采取啟發、鼓勵的形式,引導幼兒從生活角度去感知和聯想,組織幼兒在合作交往中,創造性地進行跳竹竿游戲。
三、拓展資源,豐富幼兒身心體驗
陶行知的“社會即學校”強調把社會上的事物反映到教育中,社會和自然環境即教育場所,教育中可充分利用一切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所以,教師進行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要將自然社會的事物和圖景展現出來,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去學習。也就是說,教育不局限于園所和課堂,而是要密切結合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并通過生活化的場景和生活化的游戲道具、游戲內容的呈現,使幼兒不僅能夠在游戲中獲得快樂,還能將所學習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實現理論聯系實際,使幼兒將在學習中獲得的經驗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進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提升幼兒的生活能力。因此,在組織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依托園所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資源,將游戲內容有意義地延伸到大自然和現實社會中,將社會自然資源與游戲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幼兒身心無時無刻不受到感悟和滋潤。
例如,通過家園合作,教師以“大手牽小手”為主題,開展“搭橋過河”“兩人三足”“跨越障礙”的體育游戲活動,讓父母和子女并肩攜手,彼此扶持,伴隨歡聲笑語沖向終點。在“兩人三足”游戲中,教師可在終點放置“綠蘿、文竹?常青藤、吊蘭”等綠色植物,親子之間需要共同合作以“兩人三足”的方式,跨越障礙拿到綠色植物,并說出各種綠色植物的特點。這樣就能使幼兒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了解各種綠色植物的特性,在體育游戲中開闊視野、鍛煉技能,從而形成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體育游戲活動旨在鍛煉幼兒的體質,培養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教師應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引導幼兒親近自然、觀察學習,為幼兒的身心全面、協調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結 語
總之,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為學前教育理念革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在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要以關懷、創新、包容、開放的視角,審視幼兒的實踐和發展過程,讓幼兒在靈活、新穎的實踐環境中,把體育游戲活動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努力創新,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實現幼兒的手腦并用,提高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興趣發展需要,鼓勵、引導幼兒將已掌握的實踐技能拓展到現實生活中,使其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情感態度進行深入感知和體驗。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始終以幼兒的身心成長規律為依據,最大限度地為幼兒營造豐富、輕松、多樣的環境氛圍,使幼兒能在貼近自身實際的互動交流中,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并通過親身的體驗和經歷,不斷豐富和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與思想感情,從而使自己的認知水平、社會交往能力、創新思維得以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趙興乾.教師如何組織和引導幼兒參加體育游戲[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219.
魏小芹.科學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有效促進幼兒健康發展[J].好家長,2019(19):32-33.
作者簡介:劉愛蘭(1984.10—),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幼兒園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將傳統文化浸潤在幼兒游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