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強
摘 要:隨著新課標對高中化學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在當前高中化學教育課堂中,教師要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主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內容的印象,還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有效提高。在當前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加強對學生化學建模能力的有效培養,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從而促進學生可以更加高效率和有邏輯地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建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化學教師要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建模能力
一、 引言
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在對學生建模能力進行培養時,需要對建模能力的特點以及主要的教育思路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從而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教師還要多方位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更加靈活和多樣性地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建模的主要方法和主要技巧,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從而使得高中化學教育課堂能夠滿足新課標所提出來的要求。
二、 高中化學中建模能力的概述
(一)特點
為了保證學生的建模能力能夠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在班級教育之前,教師需要加強對建模能力的有效解讀和分析,再結合學生當前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從而保證學生建模能力的有效提高。建模能力是高中化學中和新概念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能力的有效培養,其中建模能力是對學生后續發展影響最為深刻的一個重要的素質。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要通過課堂所講述的知識內容,按照一定的目的進行信息的篩選,更多地了解有關化學知識背后的本質性內容,在建模能力中需要讓學生加強對物質組成的認識,通過抽象性的模型來了解具體概念的主要特征。在當前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不僅僅要為學生進行相關概念的教學,還需要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如果學生在日常學習時知識形成情況是非常零散的話,那么學生就無法更加高效率地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因此在當前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建模能力的有效培養,將抽象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和直觀,并且結合高中化學的主要規律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在學生建模的過程中,不僅在知識形成層面有著完善的收獲,還發散了自身的學習思維,化學核心概念建模活動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有效提升,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性和針對性。因此在當前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建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立足于教材中的內容,以這一教學目標作為主要的出發點,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多方位地啟發學生學習思路,促進學生更加高效率地形成建模能力。
(二)高考中對建模能力的考查要求
建模能力是高中化學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化學的本質性內容,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有效提高。在化學高考中指出:化學考試旨在考查考生對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建模能力的運用,運用建模能力來解決實際問題,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對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有效考查。在這一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師需要結合考試大綱中所規定的指導思想,結合化學學科自身的特點來對學生的建模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另外,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交流,了解學生當前建模能力的形成特點以及形成的程度,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指導,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還有助于完成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化學屬于研究物質微觀世界的科學,需要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把握化學的一些本質性內容,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內容的印象。在后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認識微觀的一些知識來在腦海中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現,但是由于高中化學中所涉及的內容具有復雜性的特征,學生在學習時經常會遇到諸多的困難以及困擾,甚至是還會產生認知方面的障礙,因此在當前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建模能力的有效培養,讓學生能夠透過一些知識點看到化學知識背后的一些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化學中的建模能力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實踐模式,需要讓學生構建完善的化學空間思維,實現概念和相關知識點的有效銜接以及互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有效提高,滿足考試大綱中所提出來的新要求,因此在當前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建模能力時,需要加強對這一問題的有效認識,從而為后續教學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建模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改善建模能力的培養環境
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在對學生建模能力進行培養時,需要搭建良好的平臺以及空間,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建模能力,環境和課堂教學的場所,對學生的日常學習影響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在班級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環境進行適當的改善,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建模能力。部分學校在以往教育的過程中,由于硬件設施和場所的限制性,在實驗課開設時間和次數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限制,甚至是對于一些學校來說一些實驗器材也存在著不充足的問題,這對于學生建模能力的形成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改善課堂教學的環境,為學生建模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地使用一些電子產品,將一些抽象性的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和直觀,比如高中階段的微觀化學是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難點,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待提高而導致的,因此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地發揮電子產品,比如教學白板,通過動態化的方式來演示原子的堆積過程。在后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動手模擬原子堆積的過程,從而了解原子的堆積方式和整個過程,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還有助于讓每個同學都能夠參與到課堂學習氛圍中。其次,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三維虛擬仿真技術來讓學生更加積極深入地進行知識的學習,高中化學常見的實驗是鈉溶于水,但是由于鈉溶于水之后反應是非常劇烈的,大多數教師并沒有在課堂中開設這一實驗來讓學生進行觀察,但是由于這部分知識內容是比較抽象的,所以學生在日常學習時經常會存在諸多的困難,因此為了解決這一情況,教師要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利用三維虛擬仿真技術來模擬整個實驗,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充分體現出化學課的魅力,還有助于為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相關的知識內容,使得整個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具有開放和合作性的特征。教師在班級教學中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素質,充分地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提高課堂針對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