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
摘 要: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是培養學生認識世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的重要學科。教師應該重視對這門學科的教學,應該真正認識到這門學科所開設的意義和重要目標,使學生在這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三觀”。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負面信息和不良人事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堂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使學生正確地認識世界,不斷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件以及教師所傳授的正向的理論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索,形成正向的思維以及豐富的思想體系。文章介紹了現今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3-0045-02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這門課程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三觀”,使學生在各個領域的發展都有正向的思想觀念做基礎和支撐。初中階段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世界的認識還不充分,也沒有形成完善的道德觀念。因此,在初中階段,學生十分需要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引導。這門課程能夠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思想,但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這門課程的落實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是因為大多數的教師與學生沒有足夠重視這門學科,認為這門學科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沒有任何幫助,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只是為了考試而進行教學,這便從根本上脫離了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方面,改變過去不完善、不正確的教學觀念,使學生明白開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
一、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完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的這種教學觀念其實是有問題的,在課堂上,教師忽略對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學生無法明確其學習目標,更無從得知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意義及其對生活的重要作用。如果教師教學的方向出現錯誤,就會導致教學效果不高,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對學生的成長無法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多從外界獲取大量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相關信息,對教學目標進行不斷改善和創新,使學生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教師不重視道德與法治科目的教學
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大部分教師只注重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重點”科目的教學。教師的這種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便會認為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沒有任何作用,就導致學生對這門科目的學習十分敷衍,有的學生認為只需要在考試前對相關的知識進行記憶和背誦,便可達到學習要求,甚至有的學生會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學習其他科目的知識,而教師也默認這種做法。這是現今比較普遍的情況。這種現象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在面對自身的學習以及生活時投機取巧。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應付式學習,往往會放縱自身的思想和行為。同時,學生和教師的這種不重視的態度,會導致學生無法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使學生無法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負面影響。
(三)道德與法治教學形式化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大部分的教師沒有深刻認識這門學科的主要內涵,認為在課堂上只需要向學生講述正向的、積極的教學內容便能夠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所教授的內容與現實生活不相符,過于理想化、形式化。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分析都不深刻,教學實踐經驗較少,沒有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開展教學。學生不重視對這門學科的學習和探究,會認為這門學科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距太遠。并且,過于理想化的言論會導致學生認為這門科目的教學目標是不可能完成的,認為它脫離實際。因此,教師應該緊隨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真正理解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內涵。
二、實施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的相關策略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開展教學,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逐漸被融入我國的教育中,為了使道德與法治課堂不再死板、枯燥,教師需要改變過去單一的、只傳授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將教材中的文字轉變為圖片或視頻等,使學生產生更加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例如,在講解《敬畏生命》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上網搜尋、篩選相關的視頻內容,或者在課下向學生推薦相關的電影,比如《入殮師》等,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在課下也對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述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使學生對生命這一概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且在課堂上播放相關視頻時,教師應該選擇時長較短、內容豐富的視頻,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理解能力,同時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重視起來。
(二)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
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時更加順利,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前提前了解教師所要講述的內容,使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學生很少在課前對道德與法治這門科目進行預習。為了使學生有更多的興趣主動地去學習這門學科,教師可以采取新穎的手段,如微課,微課可以使學生在不花費過多時間的情況下對教師所要講述的內容進行思考和理解。在錄制微課時,教師需要錄制一些有趣的內容,使學生通過視頻中的內容對即將開展的課程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講解《青春的心弦》這節課之前,教師可以上網尋找一些有關青春期男生女生心理變化的漫畫或圖片,并對漫畫或圖片進行配音,使學生對教師所錄制的視頻產生興趣,并且對接下來的課程產生期待。
(三)在課堂上引用案例
為了使學生體會到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與我們社會中所發生的事件聯系起來進行教學,這樣能夠使學生進一步地理解教材內容,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引出熱點事件,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熱點事件一般都具有爭議性,學生能夠通過爭辯使自己的思想逐漸得到完善,并且學生還能通過其他學生的觀點和態度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行為。通過不斷地思考,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三觀”,并且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初中階段的學生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是十分豐富的,而如今,無法保證信息真實,大量的虛假信息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三觀”的形成。因此,教師有必要在課堂上舉出一些社會上的熱點問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四)將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生活化
為了使學生真正地認識、理解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教師有必要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這種方式能夠促使學生將課堂中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并且鍛煉聯想能力,對理論知識產生新的理解,從自身的角度對道德與法治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例如,教師在講解《親情之愛》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與家人發生過的令人感動的事情。通過對事情的回顧和闡述,學生會受到更深刻的觸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討論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從其他同學的故事中受到的觸動。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故事撰寫下來,撰寫的過程可以產生新的想法。這種方式可以不斷促進學生思考和回憶,進而有效地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教學。
(五)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
為了將道德與法治相關理論知識落實到實際生活,教師可以在課外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對知識產生新的理解和感悟。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為學生安排合適的任務。并且,教師要設立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積極、認真地參與。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相關的社會活動,使學生在做志愿者的過程中體會到為他人奉獻及幫助他人的價值和意義。同時,在初中階段便接觸到社會上的相關事項,可以為學生未來進入社會提供一定的實踐經驗。
結語
本文一開始主要講述了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在目前的教學中,其教學目標不夠完善,并且教師不夠注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而且這門學科的教學過于形式化。之后,本文又提出了實施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的相關策略,希望本文的內容能夠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提供一些幫助,使學生在教師的不斷引導和幫助下以更大的熱情去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許學春.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7):62.
[2]陳勇財.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J].考試周刊,2020(59):111-112.
[3]張新園.基于項目教學的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84-85.
[4]吳陽權,李孝玉.怎樣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的高效課堂[EB/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刊),2020(1):153.
作者簡介:楊 蓉(1988— ),女,江蘇鹽城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政治高效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