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農村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相較于城市學生來說比較薄弱,他們學習數學中的一些抽象知識點時就比較困難。傳統應試教學內容單一乏味,具有極強的局限性,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情境教學這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文章對此進行了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情境教學;農村小學;小學數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5-0041-02
引言
小學低年段學生因為自身年紀小,所以他們的思維方式仍停留在形象思維上,邏輯思維能力正處于發展之中,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點往往只會讓此階段的學生找不到做題的頭緒。因此,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農村小學低年段數學教學中,農村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特點開展一些適合他們的教學活動。教師可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歡做游戲、活潑好動、理解能力低等特點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以此來激發小學低年段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情境教學對農村小學低年段學生的重要性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情境教學能充分體現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相應的日常情境,不但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還能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悅起來,讓學生對數學內容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此,在實際的小學農村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鼓勵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點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讓學生了解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重要聯系。小學數學課本涉及大量的抽象知識點,這對現階段的農村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難題。傳統應試教學只會增加教學的枯燥性,學生長期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只會讓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厭煩心理,甚至還會影響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為此,教師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可創設教學情境來增添教學的趣味性、新鮮感,貼近生活的數學教學方式還會讓學生覺得十分親切,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情境教學在農村小學低年段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改變單一化教學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本中的許多內容都是缺乏直觀性的,抽象的數學知識點只會增添課堂教學的復雜性,很難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真正含義。農村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弱,對這類知識的接受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就需要針對學生的這一問題,改變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方式,在備課期間就注意數學知識點與日常生活之間的有效聯系,適當地將先進的多媒體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教師也要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將數學知識點以生活的形式直觀地展現到學生的面前,趣味性的教學模式還能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
例如,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如果教師直接在課堂上將教學用的人民幣拿出來引導學生逐個認識,就顯得單一且沉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為了轉變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先運用多媒體播放農村趕集的場景,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圖中人們正在做什么?”學生齊聲回答:“買賣東西。”教師再提問:“那他們是在交易什么東西呢?”學生:“這些人是在用錢買糧食。”之后,教師引出本課教學內容——人民幣,讓學生思考:“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到人民幣,雖然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移動支付了,但是電子貨幣背后的本質還是人民幣,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人民幣到底是什么東西?”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我國貨幣的基本樣式,或將現實中的人民幣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最后在拓展中,為了開闊農村小學生的視野,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他國的貨幣讓學生認識。除此之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教學用的人民幣發放給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教學道具上的花紋,并說說有何特點?此過程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添趣味,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創設日常生活情境,增添教學趣味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往往擁有極強的好奇心,有趣的教學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農村日常生活為學生創設一個相應的情境,并且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此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此教學方式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2]。
例如,教學人教版“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針對本課的內容,結合農村地域特點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如:“同學們,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果農伯伯今天一共采摘了30個蘋果送給小朋友們,第二天果農伯伯又摘了21個蘋果。同學們,果農伯伯這兩天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呢?”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是農村小學生不熟悉的,學生就會比較難理解,但是在舉例子的過程中,教師將本課知識點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比如,抓住學生對農村果樹非常熟悉的特點,就可以增添教學的趣味性。學生會意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并將數學知識有效運用到實際教學之中。
(三)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增添教學的趣味,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數學活動。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說出彼此的看法,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3]。例如,教學“認識時間”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并且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時間的探究欲望。比如,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老師想問問大家,知不知道現在幾點了呀?”聽到這種簡單的問題之后,學生往往會爭先恐后給出自己的答案。接下來,教師可以繼續提問:“大家是如何知道現在的時間的呢?”有些學生知道可以通過看表的方式知道時間,但更多的學生只是憑借生活經驗回答出了大概的時間點。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今天,我們一般是通過鐘表來了解時間,但是在古代還沒有鐘表的時候,古人只能夠通過打更人了解大概的時間。所以今天我們能夠知道確切的時間也要感謝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學習,如何正確地認識鐘表。”之后,教師將班級內的學生合理地分為六個小組,并將鐘表小教具分給六個小組的學生。接下來,教師向學生提出幾個針對性的問題,如:“鐘表的表面上一共有幾個大格子?”“大格子中有幾個小格子?”等。教師先用比較簡單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些問題。討論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和每一個小組有簡短的互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此問題開展討論,在交流討論之中得出問題的最終結果:“12個大格子、每個大格子中有5個小格子。”以此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當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了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時,再來教學“認識鐘表”就會稍微容易一些,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四)引導學生創設情境,全面增強課堂活力
在長時間的教學工作中,數學教師會發現,對于絕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小學生而言,教師在數學課上舉出的例子或者創設的數學情境,有時候是不能滿足學生需要的。小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思維也比較活躍,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種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來設計有效的數學課堂。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為了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筆者很努力地在農村地區尋求平行四邊形的建筑及相關物品,但是觀察了一圈之后,發現農村地區平行四邊形的物品是很少的,這使得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也變得格外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反思之后,筆者總結認為這有可能是本人的農村生活經驗不足,沒有深入農村生活導致的。為了解決這一棘手的難題,教師可以把這個問題轉移到學生身上,將這個問題作為預習任務,讓學生主動尋找生活中常見的平行四邊形。經過觀察查找,很多學生都在家中找到了有關物品,比如,農村地區很多門框上的連接片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再比如,一些農耕工具也是平行四邊形的。教師可以根據這些生活素材,引導學生自己創設教學情境,比如,讓學生圍繞自己找出的平行四邊形物品,編撰一個小故事,談一談應該如何正確使用這些物品,這些物品又有著怎樣的特點?經過合理的引導,學生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點,這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結語
將情境教學運用到農村小學低年段數學教學中,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在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蘭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6):238-239.
[2]喬麗萍.淺析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家長,2020(34):124-125.
[3]常桂娥.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對策[EB/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22):61-62.
作者簡介:江杰新(1974— ),男 ,廣東廣州人,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