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麗瑞
摘 要:職業生涯規劃是當代素養培養以及高考改革的需求,目的是幫助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意識。文章結合高中地理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學科優勢以及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探索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的策略,以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
關鍵詞:高中地理;職業生涯規劃;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3-0037-02
引言
高中生現在所處的階段在整體職業生涯規劃中屬于探索階段。高中生對職業生涯規劃往往是通過一些課外休閑活動以及學校教育了解的,他們將個人的興趣與了解到的職業信息結合起來進行職業選擇。高中生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樹立自己的“三觀”及人生目標,其挖掘自身存在的潛力,再將潛力與職業生涯結合在一起,最后制訂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一、地理學科融入職業生涯教育的作用
(一)豐富高中職業生涯教育形式
目前,高級中學開始普遍增加設立職業生涯規劃類課程,并且會定期邀請有關專家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講座。這些方法能夠讓學生正確認識自身潛力,更好地確立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學校也會組織高三學生到各企業去實習,將教育和實習相結合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形式,還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地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涉及各個領域、各個職業,是未來生活與學習的基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以日常生活為職業素材對不同行業的人才需求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適當分析,促進地理知識與社會相關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對基本的職業技能有所了解。以上方法,都可以讓學生對未來職業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確定今后的發展方向。
(三)提高學生選考準確性及職業規劃能力
錄取形式的改變使得學生必須提前確立好自己未來學習與發展的方向。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學生通常會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及性格特征等確立日后的相關專業。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個人的學習情況以及性格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確立日后要學習的專業,并加深他們對地理學科知識與社會緊密相關的認知,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全方面提高自身能力,確定日后的職業發展方向。
(四)有利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正因如此,在對地理有關問題探討的過程中要全面出發,掌握地理的整體性及差異性。高中地理教師應當將地理學科的特征與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關聯,幫助學生打破認知的局限性。
二、地理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設計能力有待提高
地理教師根據整個學期制定活動藍圖的過程,被稱之為教學大綱設計,該過程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控各項教學活動。但在當前環境下,地理教師教學任務繁重,且課程居多,很少有教師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及職業規劃進行全方位分析,課堂上多以理論講解為基礎,實踐環節很少,教學設計不到位且缺乏專業的指導,學生和教師之間溝通手段較為單一,導致學生聽課效率以及學習的主動性受到大幅度影響。
(二)地理教師普遍缺乏職業生涯教育意識
雖然少部分學校在地理課上添加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是實際上非常有限,基本只停留于表面的介紹,并沒有針對每一位學生的特性進行合理分析,也沒有對教師展開相應的培訓,這種教學會導致學生更為迷茫。造成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本身的職業規劃素養不高,專業水平薄弱,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并且缺乏指導經驗,導致無法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1]。
(三)學校對學科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部分學校開展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這門課,但是并沒有真正深入研究這門課程,只是浮于表面,讓這門課程形同虛設,學生并沒有從中了解到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F如今,有效的教學關注的是教學的效果,教師要用最少的時間讓學生獲得最佳的效果。而要使教學有效,就需要教師用對方法和觀念。當今世界,資源、人口、環境等問題日益突出,人類正努力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然而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地理學科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正因如此,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地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尤為重要。
三、民族地區高中地理教學滲透職業生涯教育具體措施
(一)激發學生興趣
學習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倘若學生缺乏對地理學習的興趣,甚至厭惡地理這門學科,那么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就無法深入探討地理與我們生活之間的聯系[2]。因此,教師需要調整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讓學生在課堂上對地理這門學科產生更為濃郁的興趣,這樣便于他們了解有關地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當然,僅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遠遠不夠,教師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為職業興趣,讓其真正將知識轉化為未來生活及工作中的力量。
(二)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
很多教師認為,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不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就業意識不強,認為就業創業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這一思想直接導致許多學生都不重視職業生涯規劃,導致教師很難開展相關教學。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喚醒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讓他們了解到,就業創業不是一件非常遙遠的事情,就業創業其實離他們很近,甚至高考之后的專業選擇會直接決定他們的職業崗位,通過讓學生產生危機意識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下去,并取得成效。另一部分原因是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知識與相關的職業類型有機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地理學科的了解。教師需要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去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