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
摘 要:自主學習能力是大班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包括幼兒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學習品質與習慣等。文章針對大班幼兒益智區域活動中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式,從改善幼兒學習態度、塑造幼兒學習行為、優化幼兒學習方法這三個方面展開探究分析,以期為培養大班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大班幼兒;區域活動;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1-0041-02
引言
益智區,是指教師投放一些可以促進幼兒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判斷等啟發幼兒思考的材料,以供幼兒操作和游戲的區域。教師在大班幼兒益智區域活動當中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鍛煉幼兒多方面的綜合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因而對大班幼兒益智區域活動,對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式展開探究分析,具有極大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
一、改善幼兒學習態度
(一)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一方面,要注重調整益智區的材料。現階段在大班幼兒益智區活動教學當中,所使用的材料多為紙質材料,容易出現破損;益智活動側重于數學認知層面,部分材料有些重復,長此以往,幼兒會感到厭倦無趣。因而教師需要針對部分沒必要的材料予以刪減,及時補充新材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轉變視角,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來調整不同材料類型的投放比重。
另一方面,要注意改進材料指導方式。教師需要采取講解和演示的方式,在向幼兒介紹新增益智區材料玩法的同時,選派個別幼兒作為教師的搭檔進行玩法演示,與幼兒搭檔合作開展游戲活動。在推介新材料期間,幼兒往往會對其觀察現象提出疑問,教師需要及時進行解答與改進。除此之外,教師在投放玩法與規則不復雜的材料時,也可以設置難度適當的懸念,可以僅僅簡單介紹但不完全解釋,給予學生探索思考的空間。
以上兩種方式可以充分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其好奇心理,使其更接近于真實的游戲狀態,迫不及待地想要參與益智區游戲活動。同時,這兩種方式還能夠使參與益智區游戲的幼兒數量增多,提升幼兒在益智區中參與游戲的愉悅性[1]。
(二)調動幼兒的主動性
第一,要科學改進益智區空間。幼兒興趣提升之后,益智區活動人數也會增加,以往設計的益智區場地就會顯得相對擁擠狹小。為此,教師需要擴大益智區面積,創建更好的游戲環境。首先,教師需要對益智活動區域進行二次規劃布局,將總體區域進行分散處理,擴大每個分區域的活動空間,并將每個分區與其他分區進行分隔處理。其次,教師可以將原預留用于桌面建構的課桌,調整為益智分區的操作臺,以此拓展益智活動空間。這種方式可以使各個分區空間相對獨立起來,減弱其他益智分區的影響,增強人員流動性,方便幼兒拿取材料。最后,在材料返還與擺放方面,教師需要增設材料整理標記,將玩具柜、置物筐等設施一一對應貼上數字標記,比如1-1、1-2等,幼兒能夠按照數字標記便捷地放回材料,從而創建良好的區域環境,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性。
第二,注重投放材料的引導參與。游戲材料的吸引力是影響幼兒參與程度的重要因素。其一,教師要做好益智區材料的設計工作,提高玩具和材料的可玩性,加強同其他教師的合作與協助,注重材料設計的變化性、情境性與開放性特征。其二,需要使用游戲卡進行引導參與,按照區域內的不同材料,設計相應圖案的卡片。幼兒每操作一次材料便可獲取一張游戲卡,累積五張不同的游戲卡就可以兌換購物券,在班內小超市中應用;在結束游戲活動后,幼兒可以將游戲卡放在自己的椅袋中,從而激發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熱情。通過游戲卡的引導,幼兒可以主動對游戲行為進行計劃與安排。
以上兩種方式,可以提升幼兒主動參與益智區游戲活動的意識,使其在益智區中的游戲活動形式更加豐富,愿意嘗試更多類型的材料與活動,提高幼兒的游戲活動體驗感,充分改善幼兒的學習態度。
二、塑造幼兒學習行為
(一)培養堅持與注意能力
第一,適當投放棋類游戲材料。益智區中的材料在精不在多,教師要注重強調材料的使用功能、游戲價值,選擇一些可以培養幼兒注意力的材料。首先,棋類游戲活動有利于發展幼兒的心理與社會功能,可以強化幼兒在注意力方面的持續性、程度、時間與意志力、創造力,提高其認知水平與思維水平,強化其抗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進而鍛煉其堅持與注意能力。其次,教師可以設置常見的象棋、五子棋與堡壘棋游戲,并新增軍棋與夾棋等簡單的棋類游戲,強調這類游戲的幼兒化和娛樂化。最后,教師需要對棋類材料進行調整,遵循先易后難、動態投放的原則,待學生熟悉第一類棋玩法之后,再繼續投放下一類棋盤游戲;遵循強弱組合、相互學習的原則,教師要鼓勵女孩參與挑戰,并鼓勵男孩指導女孩下棋技巧,教師也要適當與每一組幼兒進行對弈,以此勾起幼兒的挑戰欲望。
第二,科學制定區域活動規則。想要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就要創建安靜整潔的環境。其一,教師可以同幼兒共同商討活動規則。在此期間,教師應當采取面向集體征求幼兒意見的討論方式,從益智區規則入手來引導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開始,教師要提出問題,詢問游戲規則等,隨后由幼兒就話題展開踴躍發言,從而使大班幼兒達成共識,強化其對規則的掌握程度。其二,注重益智區活動規則的實施。良好的規則能夠構建和諧穩定的環境,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在達成規則共識之后,往往會主動指正他人違背規則的行為,促使幼兒之間互相監督,從而提高全體幼兒的自覺性;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選擇良好的行為榜樣,對其進行案例分享與表揚,引導幼兒對其進行模仿與學習,以此使幼兒自覺維持好益智區的活動秩序,減少其興奮程度與混亂行為。
以上兩種方式可以使益智區的游戲氛圍更加濃厚,幼兒更加專注,有助于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與堅持能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