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山
摘 要: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是初中語文學習的四個基本技能。寫作是指學生利用從閱讀中學到的寫作技巧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閱讀和寫作是緊密相關的。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將群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為學生更好地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1-0055-02
引言
初中語言學習相對系統,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對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具有深遠的意義。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促進學生學習實質知識,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收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相應的對策,實現讀寫的深度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一、初中語文讀寫有機結合的重要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中學語文教師應重視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以幫助學生良好地學習漢語。在閱讀學習中,學生可以逐步提高自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這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同時,在閱讀學習中,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的東西,開闊視野,縮短與世界的距離,從而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另外,學生可以在文章閱讀中積累大量的材料,為寫作打下基礎。學生可以從積累的材料中獲得啟發,以豐富寫作內容并提高寫作質量。初中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時期,這也是培養他們創新思維的關鍵時期。在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習規律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和技能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有很多文章值得深入分析,在分析過程中,學生可以理解文章的內涵和表達的情感。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這些情緒的表達,這些語言描述方法可以豐富作文的內容,為他們的創作注入更多情感,從而升華作文的內涵。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實現讀寫的有機結合,增強學生的讀寫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在寫作上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教學現狀
當前,具備較為深厚文學功底的初中學生少之又少,多數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差,有的甚至對語文寫作產生了恐懼感,為了解決考試的困境,只能通過背誦范文、優美段落來拼湊應付,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容易偏離寫作主題,難以獲得高分。
(一)初中學生難以投入充足的閱讀精力
初中階段一切以中考為中心,學生難以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閱讀,主要從以下三點體現:第一,在經濟投入方面。將更多的經費花在購買教輔資料上,只有很少的經費投在文學資料上,兩者之間的經費投入差距顯著。第二,在興趣的投入方面。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各類電子產品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帶來了更多誘惑。各種動漫、網絡小說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很少將興趣用在閱讀文學作品上,造成學生閱讀范圍不夠廣泛、知識儲備不夠深厚。第三,時間投入方面。大多數初中學生閱讀時間不固定,大量的時間用在課程學習和應付考試上,相當比例的學生閱讀時間每天不到三十分鐘。
(二)學生的閱讀缺少教師和家長的目的性指導
中學生的閱讀活動基本是隨意開展的,或者說教師和家長都是根據自己的閱讀經歷來指導學生閱讀,多數沒有系統的閱讀預案,帶有較強的隨意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選擇的書目不符合學生的興趣。在給學生選擇閱讀書目時,教師或家長主要是按照自己的主觀印象選取,提供的書目難以符合學生興趣。甚至還存在強制性閱讀的情況,學生不能按照自身興趣選擇閱讀書目。其次,閱讀方法不夠豐富。家長和教師選擇的作品更多的是與教材內容相關,學生的閱讀方法單一指向應對考試訓練。最后,因為教師和家長對學生閱讀行為缺少足夠關注,容易使學生產生負面情緒。由于缺乏有效閱讀指導,學生容易放棄閱讀。綜上所述,在閱讀指導上,教師和家長都沒有形成有效的閱讀指導方式。
(三)單篇閱讀不具備群文閱讀實質效果
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單篇閱讀的形式存在很多短板。例如,單篇閱讀篇幅較短,只能用單一的閱讀方式,難以調動學生閱讀欲望,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從而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造成負面影響。從提升寫作能力的目的看,群文閱讀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從閱讀教學對提升寫作能力的指向性來看,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仍舊較為保守,沒有開拓更多新穎的教學模式,教學效率較為低下。
三、初中語文課文寫作與閱讀相結合的有效策略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獨立閱讀
獨立閱讀要求減少教育指導閱讀的時間,以便學生自己閱讀。這要求教師不斷提高專業能力,確保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利用上課時間安排學生獨立閱讀,使學生可以提取有關課文內容的關鍵信息:皇帝的具體表現。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分析和發展自己的獨立閱讀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比較安徒生的其他童話故事,以便學生了解安徒生童話故事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觀念和態度。還有在教學《桃花源記》一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按照文章內容獨立完成閱讀,分析文中字句的用法和釋義,并體會在遣詞造句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在進行批注或者撰寫讀后感時,學生才具備真情實感,才能儲備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獨立閱讀的效果從實質上才能體現出來。
(二)按照寫作需求選擇合理閱讀素材
選取科學合理的閱讀素材是確保群文閱讀有效性的重要基礎。為了落實群文閱讀的效果,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選取閱讀素材。第一,選擇同一作者的作品。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某一作者的寫作特色,可以選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使學生深度體驗作者的寫作特色。第二,選擇同一主題的作品。教師在備課中可以將文章劃分為不同主題,比如描寫人物、表達感情、描述自然風光等主題,讓學生比較同一主題下不同文章的寫作手法。在不同類型文章的比較總結中體悟寫作手法,提高自身寫作能力。例如,在學習寫作平凡人物做出不平凡事跡的主題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鄧稼先》《回憶魯迅先生》《臺階》等文章,上述文章都能體現平凡人物做出不平凡事跡的主題,與寫作要求一致。通過閱讀上述文章,學生可以學習作者的寫作方式和情感表達,學習描寫細節和典型人物的手法,在歸納總結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寫作。在每一單元中寫作主題與教材中閱讀主題存在一致性,在精讀議題的基礎上可以直接借鑒教材主題。比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主題為“親情”,教材選擇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莫懷戚的《散步》、泰戈爾的《金色花》、冰心的《荷葉·母親》等,這一單元的課文從不同側面描述了親情的珍貴,雖然文體各不相同,但都是用細膩的記事來表達對親人真摯的情感。這單元寫作議題就是引導學生學會記事,用例文《散步》來幫助學生學習記事,通過《秋天的懷念》講述怎樣運用時間描寫表露情感,有效實現群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所以,這一單元的寫作議題可以總結為“怎樣寫清楚一件事”“怎樣將記事寫得更生動”“如何進行細節描寫”等,與教材主題緊密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