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使小學科學教學發生了新的變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生本理念,堅持在生本理念的前提下開展教學。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本理念的概念,接著總結了當前階段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生本理念下的一些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生本理念;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0-0052-02
引 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越來越注重生本理念的應用。生本理念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強調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突出小學科學教學的實效性與全面性,注重課堂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小學科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綜合性科目,既注重對科學理論知識的講解,又強調小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堅持生本理念,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1]。在日常教學中,小學科學教師要善于運用新興技術手段,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自考思考和能動探索,提高學生的科學理論知識學習水平,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綜合素質。
一、生本理念的概念
生本理念是新課程改革推行下的新興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正確認識師生定位,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通過促進學生發展來提高學校的教育水平[2]。生本理念的本質是尊重學生,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應緊緊圍繞生本理念,以尊重學生為核心。生本理念強調教學環節的穩健性,注重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強調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主動探索性。生本理念下,教師發揮著引導和組織作用,在做好本職教育工作的同時,也要注重愛護學生,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忽略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價值
小學科學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認識到科學課程的積極意義,對小學科學教學重視度不高,沒有從科學教材出發,未能充分發揮科學教材的教育價值[3]。課堂上,一些教師對教學環節敷衍了事,導致學生難以全面理解小學科學教學內容,學習科學科目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學習興趣逐漸喪失。還有一些教師仍沿用落后的教學觀念,沒有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一味地進行科學理論知識講解,忽視了培養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導致學生因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而逐漸喪失學習科學的興致。這些問題制約著學生的科學學習水平和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學生學習小學科學的積極性不高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環節,在小學階段,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高漲。實際上,雖然小學科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科目,但一些教師注重講解理論知識,忽略了引導學生開展動手操作實踐,導致學生對小學科學逐漸產生厭學、畏難情緒,最終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熱情逐漸減退[4]。小學科學是一門探索性極強的科目,但一些學生缺乏主動學習意識和自主思考能力,只是機械地從教師口中獲取答案,仍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未能滿足生本理念的要求,導致小學科學教學效果不理想。另外,還有一些學生適應能力較弱,對知識的吸收能力不強,動手操作水平有限,難以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掌握知識,自然也無法跟隨課堂教學進度進行實踐,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
(三)小學科學課程定位不準
小學科學是小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一些學校和教師沒有認識到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性,只關注基礎性課程教學,卻忽視了小學科學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在這樣的教學現狀下,學生學習小學科學學科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不利于小學科學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生本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小學科學教學情境
日常教學中,小學科學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掌握科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提高小學科學的理論知識學習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5]。學生若能在知識學習和實踐操作環節激發學習興趣、發散思維,則能更深刻地理解科學知識,從而巧妙地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因此,教師要在堅持生本理念的基礎上,創設小學科學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科學綜合學習能力。
例如,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形形色色的動物”課堂教學中,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觀察描述動物的不同特征,教學難點是找出動物間的區別。為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準備動物的圖片資料,為學生創設課堂情境,自然引入課程主題。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圖片(如蝴蝶、蜜蜂、企鵝、海豚等),猜一猜動物名稱,說一說這些動物的不同之處。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不同動物的行為動作(如企鵝、青蛙、海豚、大象等),讓學生掌握動物特征,學會正確分辨動物。再次,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分討論的空間,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自由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讓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有趣的動物謎語競賽,讓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正確分辨不同的動物,全面掌握有關這些動物的知識,提高學習效果。
(二)多媒體教學與小學科學課堂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