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圓
摘 要:寫作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小練筆是一種卓有成效的寫作訓練方式,不僅能夠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基于此,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的積極意義出發,提出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練筆的具體方法,以期能夠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掌握寫作的方法技巧,從而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0-0054-02
引 言
小學是語文教育的啟蒙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寫作訓練,因為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直接表現形式之一[1]。然而,小學生囿于知識積累較少,其寫作通常依托寫話的形式。課堂小練筆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又能在訓練中切實提升學生的寫話水平。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寫話教學實踐中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借助藝術性和生活化的有趣導入,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課堂小練筆教學,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小學語文課堂小練筆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夯實寫作基礎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也是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日后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奠定基礎[2]。教師運用課堂小練筆的教學形式,圍繞平時的讀、寫練習活動開展練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與以往的寫作教學實踐相比,課堂小練筆的形式機動靈活,參與難度較小,能夠行之有效地消除學生對寫作的畏懼心理,讓學生在每日的進步和積累中夯實寫作基礎。
(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要求。小學生普遍缺乏專注力與持久性,這不利于提高其寫作能力[3]。課堂小練筆能夠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寫作練習,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三)提升語文綜合素質
小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正處于不斷進步和完善的過程中,學生在寫作方面遇到難題多是缺乏寫作素材和相關積累造成的。小學語文教師恰當地開展課堂小練筆,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使學生靈活運用平時積累的寫作素材,從而有效提升其語文綜合素質。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開展課堂小練筆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生年齡偏小,具有好奇心強、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特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提高語言表達的豐富性[4]。枯燥單調的語言形式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會令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課堂小練筆的主題。在教授新課時,教師應依據課文的寫作背景與描寫手法、特點等,對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方法等進行仔細解讀,在解讀時應注意使用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
例如,在講授《夕照》這篇課文時,首先,教師可以提前在互聯網上下載幾張漂亮的夕陽圖片,插入教學PPT中以供學生欣賞。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圖片,描述夕陽的美,以此激發學生對景物描寫的興趣。之后,教師可結合之前學過的描寫美景的文章,如《海上日出》,引導學生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最后,教師帶領學生開展課堂小練筆,練筆題目可以是“夕照”,也可以重新擬定,但內容應是描寫美景的。學生可以參照夕陽圖片,回憶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夕陽。寫作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恰當地引用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再大膽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如此一來既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鍛煉其寫作構思能力,又能讓學生靈活運用平時積累的優美詞句。
(二)鼓勵學生練習續寫課文
在課文中,作者時常對一些事物進行略寫,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略寫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擴寫練習[5]。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找出課文的空白處,揮動想象的翅膀進行合理續寫;還有一些課文的結局有遺憾,學生讀后覺得不滿意,此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續寫結局。
例如,在學習《狼和小羊》這篇課文時,課文的最后狼撲向了小羊,學生自然會認為小羊最終是被狼吃掉了,這樣的結局讓學生感到難過和遺憾。這時,教師可以引入課堂小練筆環節,利用學生的遺憾心理,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續寫課文,為小羊安排不同的結局。根據教師的要求,學生認為這是拯救小羊的最好機會,不會有沉重的寫作壓力。于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有的學生寫道:“狼兇猛地撲向了小羊,小羊卻仿佛事先知道一樣,靈活地躲到了一邊,可狼來不及調轉方向,直接撞向了大樹,當場暈了過去,小羊趁機逃跑了。”還有的學生這樣寫道:“狼向小羊撲了過來,這時馬伯伯與朋友們突然出現,協力趕走了惡狼,救下了可憐的小羊。”學生的思維在浩瀚的想象空間中不斷擴散,寫作水平也會在日積月累的小練筆中獲得提升。
(三)對文章的指定內容進行仿寫
對課文中的某個片段,甚至課文中使用特殊修辭手法的句子進行仿寫,也是課堂小練筆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仿寫能夠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范文精巧的寫作手法,從而提升自身寫作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由教育學、語言學、文學大家根據小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精心挑選出來的,每篇課文在具有較強可讀性的同時,還具有精巧的結構布局、生動的修辭手法等。教師可挑選出課文中的精彩語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理解,并進行仿寫,以此實現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例如,《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的托物言志,生動描寫出面對堅硬的石頭,水滴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然而它依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向石頭滴水,最終產生了水滴石穿的驚人效果。課文以一個反問句結束,這個反問句不僅起到了增強語氣的作用,還升華了水滴的精神品質。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小練筆讓學生仿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要求學生在最后使用反問句。有的學生寫道:“鐵杵既粗又笨重,可是老人依然每日不停地打磨,經年累月的努力,終于將其磨成了一枚精美的繡花針,如果我們都能像老人那樣永不放棄、堅持不懈,還有什么困難是我們不能戰勝的呢?”學生通過這樣的仿寫練習,不僅可以借鑒和學習課文的精妙之處,還能進行創新。此外,教材中還有一些課文的格式較為獨特,如《日記兩則》,整篇課文都是以日記的格式寫成,描寫作者見證了小雞誕生的過程。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可以學習和掌握日記的格式和寫作方法,此時,教師可以引入課堂小練筆,讓學生參照課文格式,記錄一件生活中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