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的高中教育中,不少學校對高中職業生涯教育缺少相關的頂層設計及相應的師資配備,加上我國目前還處于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很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導致在我國普通高中的教學中,很少出現能夠融合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而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融合相應的職業生涯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優勢。下面,筆者將詳細探究這一融合過程的實踐方式。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職業生涯教育;融合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2-0034-02
引 言
我國的職業生涯教育起步較晚,但是高考改革方案的出臺,將高中職業生涯教育推到了重要位置。而與高中課程改革有關的文件紛紛出臺,也讓高中職業生涯教育的目標和發展方向逐漸變得明晰,但實施情況往往不盡如人意。在筆者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除了學校方面缺少系統頂層設計和配套的規劃方案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高考給學生帶來的壓力依然很大,很多主科課程課時緊張,這使職業生涯教育無法得到有效開展。但是,職業生涯教育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進行整合具有一定的優勢,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規劃。這對學生的人生發展是有很大益處的[1]。
一、將信息技術課程作為職業生涯教育融合對象的原因
嚴格來說,每門高中課程其實都能夠與職業生涯教育進行很好的融合。高中各門學科的教材內容不僅是學生未來在選擇職業時必須了解和掌握的最基礎的知識,也是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很好的發散材料。所以,無論是哪一門科目,在進行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都可以將職業生涯教育融入進去。而這恰恰是一種最為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教學的趨勢和必然要求。可是,在真實的教學操作過程中,又該如何凸顯每門學科中職業生涯教育的價值呢?尤其是怎樣才能夠將職業生涯教育的學習目標與各門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結合呢?
筆者認為,目前這個問題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沒有一個較為成熟的操作案例作為參考。高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想把生涯教育融入自己的學科教學中,就必須有效挖掘自己所教授的學科領域及相關教科書中所蘊含的職業生涯教育素材,然后再根據素材進行拓展,向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少部分教師在進行自己科目的生涯教育過程中,會增加一些類似求職角色扮演、名人傳記閱讀及社會現實介紹等活動。但是在筆者看來,這種融合是淺層的,而職業生涯教育和高中各科課程的融合應是深度的,也就是說,要把職業生涯教育看成一個主體的大抓手,而它所連接的是不同類型的科目學習的小抓手。從高中職業生涯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在未來的高中教育過程中,這種生涯教育絕不是僅僅局限于對學生的學科選擇和職業規劃能力的培養,而是讓學生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掌握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重要知識、技能,明確應有的職業態度。而作為最為貼合當今社會發展的信息技術課程,恰好能在這一方面與時俱進,做到與職業教育相融合。此外,當代社會的高度信息化使信息技術成為人們較為重要的、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之一,所以,這就是筆者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作為職業生涯教育融合對象的原因[2]。
二、職業生涯教育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深度融合策略
(一)學科項目的整合策略
筆者曾在信息技術學科的項目教學探索過程中,率先對高中必修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和未來網絡技術應用的數字知識體系進行了有效構筑,接著以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水平為基礎,并以項目為依托,將軟件教學作為相關抓手,又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提升作為目的,在對分析教材重構后所形成的獨特目標體系進行深入研究后,探索了項目課程主題。這有效地保證了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連續性,更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了激發和提升。
(二)深度融合生涯教育的方法總思路
在進行階梯項目研究的過程中,如果想將生涯規劃教育貫穿于整個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明白這樣做的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讓他們在未來進行探索時能夠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及社會發展的關鍵知識與技能。而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效發揮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優勢,把生涯教育和信息技術學科的相關知識及技能進行結合,然后培養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然后分析他們在這個環境下的學習習慣和自身能力的變化。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有關未來職業規劃內容時,就可以按照這些數據更好地為高中生提供關于其未來發展方向的指導[3]。
(三)推動高中生在信息技術課程中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在開展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時,教師可以將互聯網開放學習作為讓學生認識職業生涯規劃內容和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關鍵節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相應的演示和資料的分發來達成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認識自我。在這個階段中,教師要向學生講解職業規劃內容,讓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認識。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學生對自己基本情況和能力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只有對自己的能力、情況和個性特點進行深度了解,才能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更加準確。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登錄互聯網進行相應的職業性格測試,從而使其獲得有關職業建議、個人性格特征及能力總結的詳細而準確的報告。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用文字編輯軟件來有效整合自己所得到的信息,使其基于個人性格特征和職業方向選擇,制作一份正規而完整的分析報告。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對文字處理軟件的基本學習要求和知識,融入對分析報告的具體設計要求中。如果學生遇到疑難的問題,教師要進行演示,并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第二個階段是展示自我的階段。很多高中生能夠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長進行有效的認識,但是只有很少部分高中生能夠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長,以及自己未來可能受到的教育對自己步入工作崗位所產生的作用。這就導致學生難以形成對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良好規劃。對此,教師可以結合部分重要軟件的使用教學讓學生提前感受自己職業生涯道路上所需要掌握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托圖像處理軟件為自己制作一張名片或簡歷,從而讓學生對未來職業有個具體的規劃和設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收獲自信心,更加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4]。
第三個階段是教師要加強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搜索如“網上十大最容易讓人誤解的專業”這些內容,然后帶領學生對當前各大熱門專業進行梳理和認識,讓學生將其中關鍵的職業分析點保存下來。接著,教師有兩個選擇,一是結合文字處理軟件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對自己所要選擇專業的未來就業情況進行分析;另一個是結合電子表格軟件的操作內容,讓學生根據網上所查到的關鍵信息點來構筑電子表格字段。這些字段包括職業名稱、專業名稱、學校專業排名及專業畢業后三年內的工資水平變化等[5]。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相應的專業分析和數據匯總作業。
在最后兩個階段中,教師應對專業進行展示,并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綜合發布。針對前者,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使用相應的影音編輯軟件來制作相關視頻,并讓學生介紹自己憧憬的專業或職業。在制作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融入自己對未來發展路線的規劃,以及自己對職業的理解[6]。在綜合發布階段,教師則要結合網頁制作軟件,來教授學生如何制作有關自己個人職業未來發展路徑的網站。學生通過制作這方面的網站,可以在獲得計算機網站設計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職業規劃能力。
結 語
總而言之,高中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學科都需要職業生涯教育,而信息技術課程和職業生涯教育的融合只是其中一部分。但無論如何,教師都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斷探索有效的融合方式。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職業道路。
[參考文獻]
張志良,王文君.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實踐研究[A].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5.
周靈.研究性學習課程常態有效實施的途徑探索:高中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課程融合的實踐與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06):16-19+129.
巫雪琴.高中生涯教育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24):63-66.
程建國.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實踐與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2):65-66.
張琳.信息技術條件下的高中綜合實踐課程教學探究[J].中華少年,2019,45(20):45-46.
徐成剛.“互聯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育與核心素養融合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9(06):140.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XJK19QJC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周麗媛(1993.4—),女,湖南湘西自治州人, 本科學歷,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