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經濟的飛速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使傳統的教育模式難以生存,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創新課堂教學就是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其學會自主探究物理這門學科,感受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
關鍵詞:情感體驗;創新課堂;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3-0030-02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學生,不僅關乎著學生個體的生存和發展,還與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有關系。因此,關注學生的創造性,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活力是物理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高中物理新課程的教學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探索過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現階段教師應以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理念的指導,例如,教師可以把邏輯性強、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作為自主探究的課題等。高中物理是一門抽象又復雜的學科,對高中學生來說是一門較難的學科,大部分高中生會對這門課的學習存在畏難的情緒。要想真正學好物理這門學科,首先,教師要做的就是克服畏難情緒,注重物理學科中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樂學、好學、創造性地學;其次,教師要創新課堂教學,用心領悟物理的魅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由此可見情感教育在促進學生發展、開發學生智力當中的重要性,一言以蔽之,在中學階段有意識地對學生展開情感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提出問題,培養探究意識
教學情境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創設一個有趣的情境、提出一個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可以在講知識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進入狀態,繼而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繼續探究,然后開始自己思考,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高中物理課堂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就可以利用創設情境的方法,教師應抓住每堂課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前5~20分鐘,創設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開始輕松地學習新知識,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很愉快。教師與學生你來我往的互動會使課堂效率更高,在這段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是最高的,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樂趣,開發學生智力。
例如,在探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中,其目的是要讓學生通過實驗描繪出物體做平拋運動的軌跡,在此基礎上求出物體做平拋運動時的初速度。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所要探究內容的實質,再模擬分析,擬出了初步步驟。再由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步驟思考,是否有效、連貫,能否精簡,并對其進行修改。最后,由學生提出探究過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整個過程中,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通過不斷的修改,使實驗方案趨于合理。
二、情感體驗,調動自主意識
(一)情感體驗的必要性
在高中物理學科中,情感是不可或缺的非智力因素。上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如果不存在情感溝通,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就體會不到學生的情緒,教學活動就無法順利進行下去,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豐富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同時也可以消除師生之間為完成高質量教學任務的障礙。換句話說,情感體驗就像物理中的“軟規律”,影響著每一場教學活動的開始與結束[1]。
(二)情感體驗的作用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師生關系也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關系之一。教師可以從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善于傾聽學生心聲等方面入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習慣。
2.促進學生認知發展
科學實驗研究表明,情感可以調節人的行為和認知,積極的情感在認知過程中會加速工作效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運用靈活的方式,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讓其思維處于興奮狀態,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且更樂于接受新知識。
3.有利于教師教學
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之一,更主要的是課堂上的感染力。當教師激情澎湃地為學生講解略顯枯燥的知識時,學生的聽課興趣也會被教師調動,從而情緒高漲地投入學習。所以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信心。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在注重學生學習情緒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每一個想法,通過融合學生之間的感情,建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友好關系,期待提高物理教育的效果。總之,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素養,增強課堂氛圍感染力,此外,教師還要充分發揮情感體驗在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直流電路實驗”時,筆者讓學生針對“用伏安法測導體電阻”這一實驗進行了更深層次的研究,由于普通的伏安法,不管是外接法還是內接法,都會存在系統誤差,對此筆者向學生講解了“補償”的思想,然后由學生自己設計出電流補償與電壓補償兩種方案。這種方法解決了由實驗電路不完善而帶來的系統誤差,但是對于電流表與電壓表的精確度這一問題如何提高呢?通過學生的進一步研究,他們提出了可以利用準確度更高的電阻箱來替代電流表與電壓表,再輔助使用靈敏度高的電流表,以此來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度,這就是常說的惠斯通電橋。
三、創新課堂,拓展思維意識
(一)創新教學
1.興趣是創新的動力
學生學習的動機來自學習興趣,強烈的學習興趣可以推動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高中物理必修二“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學生可能對整個定律沒有一個具體的了解,抽象性的物理定律可能會讓學生一頭霧水,那么教師可以制作相應的視頻課件,一方面通過生動有趣的視頻課件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通過視頻實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理解實驗過程中包含的物理意義。
2.問題是創新的渠道
學生對問題產生的疑惑是創新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設置問題的情境,讓學生有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環境[2]。例如,講解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二節《研究摩擦力》時,教師在講解完“什么是摩擦力”之后,可以提出一些討論的問題,比如:生活中有哪些問題是可以用摩擦力解決的?然后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在分組時要注意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在學習能力較弱的小組中安排一兩個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這樣可以起到帶動作用,讓學生可以共同進步。此外,還可以讓學生關于該知識點展開小組辯論會,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摩擦力。
(二)創新課堂
1.教師觀
創新課堂能否順利開展,首先要看教師是否有不斷進行自我創新、體驗人生價值的想法,實現從“授人以魚”的教書匠到“授人以漁”的教育者的轉變。其次是教師個性的轉變,教師身上應該體現出獨特的教學風格和個性化的個人魅力,教師在課堂上的個人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最后是教師基于三維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創新的理解,從形式或本質上營造創新氛圍[3]。
2.學生觀
創新課堂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表現在多方面:不僅有強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還有著對知識的強烈渴望,這些新知識和新見解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4]。所以我們強烈希望學生的學習興趣機制發生變化,如找出教師講課中的不足并進行指正,探索對困難問題的答案等。這可以結合實驗探究活動來體現,科學探究是一項既能考驗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體現出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的核心活動。科學探究在教學過程的作用有很多,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等。
四、注重培養,養成良好習慣
作為人民教師就要熱愛學生,熱愛自己教學的科目,用自己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風趣的上課方式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這才是教師和學生的完美配合。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興趣和課堂效率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方法得當都是可以利用的。最終就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為了能夠讓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善于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能夠理解得更加透徹。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不僅可以對理論知識理解透徹,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習知識的能力,成為綜合性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龔 燕.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5(1):49.
[2]冷 鋒.談高中物理的自主探究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32):189.
[3]熊 斌.新理念 優教法 顯成效——淺談高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學的實施[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19.
[4]朱 穎.高中物理的創新課堂教學[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5(12):65.
作者簡介:龐丁榮(1975— ),男,廣西上林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