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培育智慧的工具。讀書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人類獲取知識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許多學生喜歡閱讀,因為閱讀能夠讓學生接觸更多新鮮、有趣的知識,從而獲得愉悅感。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需要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尤其是具備一定的數學閱讀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因此,數學教師必須重視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小學低年級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0-0055-02
引 言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可以促進其數學語言能力的提高。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一些學生片面地認為學習數學就是完成數學題、解決數學問題,認為只有語文課文才需要閱讀,而忽視了數學閱讀能力的提高[1]。有些學生在自己做題時頻頻出錯,但當教師讀出題目時,他們便豁然開朗。究其原因,就是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較弱,不能正確理解題目的含義。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主動進行閱讀[2]。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中“畫角”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畫角的方法,激發其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內容。接著,學生帶著問題,一邊進行自主閱讀,一邊圈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總結正確的畫角方法。
二、加強指導,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引導,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受年齡影響,學生往往沒有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為學生提供正確的閱讀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3]。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生活化元素融入數學知識的講解中,引導低年級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通過閱讀提取教學情境中的數學信息,從而正確解答題目。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一課時,教師在教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體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教室內找到相應的物品,引導他們觀察不同物體的特征,并進行交流討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圍繞重點知識創設生活情境,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從而解決問題。
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低年級學生缺乏讀題意識,對題目只是粗略地一看,就急忙做題。有的學生一邊讀一邊做,常常抄錯題目中的數字、寫錯運算符號[4]。還有的學生不仔細閱讀題目要求就匆匆解答,出現只列出算式和填空,卻不畫圖的情況。這說明學生沒有養成閱讀問題的習慣,教師往往會評價這些學生“粗心大意”。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學生沒有認真閱讀題目造成的。因此,數學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養成認真閱讀的好習慣。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完整地閱讀題目中的數學信息,然后進行思考。其次,如果學生閱讀后仍不能理解題目信息,需要反復閱讀,并在讀懂題以后認真計算。最后,為了保證答案的準確性,教師應提醒學生再次完整閱讀題目,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閱讀時,教師應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使其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四、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在進行數學閱讀時,教師先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然后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使學生高效解決問題。
(一)咬文嚼字閱讀
數學閱讀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在讀中理解,讀懂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有些題目較長,需要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提取其中的關鍵信息[5]。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圈畫出重點字詞,讓學生咬文嚼字地反復讀。例如,在閱讀“總共”“剩余”“比……多”“比……少”“借出”“還回”等詞時,教師應提醒學生做好標記,在做題時充分考慮這些關鍵信息。比如,媽媽買了26根胡蘿卜,已經吃掉12根胡蘿卜,還剩多少根胡蘿卜?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這道題具有生活性,但文字較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比較隱蔽,他們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有一定難度。因此在閱讀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圈畫出關鍵詞“掉”,讓學生理解“吃掉”的意思是減去。這樣,學生能夠養成在閱讀過程中圈畫重要信息的習慣,從而有效提取題目信息。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比較和再閱讀、再比較,理解問題的含義,分析問題的答案,從而實現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二)存疑閱讀
數學教材中的概念和規則語言簡潔,敘述邏輯嚴謹,而小學低年級學生在理解這些內容時有一定的困難[6]。在進行閱讀前,教師應讓學生理解閱讀的目的及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小明身高145毫米,早晨他從20米長的床上起來,穿上18厘米長的上衣和90厘米長的褲子,又穿上2分米長的襪子和20毫米的鞋子,背上30厘米的書包,戴上長25分米的紅領巾去上學。”教師讓學生找到這段文字中的錯誤單位,從而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的印象。學生通過分析題目中的錯誤信息,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在后續閱讀中認真思考,從而更好地解答問題。這樣有目的地進行存疑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問題,還能減少學生解決問題所用的時間。
結 語
總之,提高數學閱讀能力對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他們的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具備綜合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胡繼蓮.淺議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才智,2020(21):106-107.
賈玉蓉.小學數學“零閱讀”現象的產生及解決方法[J].華夏教師,2018(31):88-89.
王金華.授之以“漁”,學以致用:小學低年級數學閱讀方法的點滴思考[J].海峽科學,2017(02):93-95.
姚文濤.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4(11):164.
朱敏潔. 數學,從閱讀開始: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8(12):48-49.
盧晶晶.突出閱讀教學? 提升數學素養: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閱讀教學[J].名師在線,2017(01):13.
作者簡介:李瓊(1992.6—),女,江蘇宿遷人,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