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在高中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在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化學理論基礎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力與觀察力。新課改和素質教育對化學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如今,核心素養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點,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才能讓其更全面發展。文章介紹了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分析了將化學核心素養引入高中化學的意義,并對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化學的教學策略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意義;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1-0035-02
引言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具備的良好品德、對科學知識的儲備、樂于助人的精神以及其他方面的技能等。高中時期正是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身心都逐漸成熟,這一階段應具備成熟的思想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科學的素養以及健康的體魄。作為高中的必修科目,高中化學應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化學核心素養就是指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學生們應掌握的化學理論知識、實驗操作技能、探究化學的能力與方法。高中生要通過學習化學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化學核心素養。
一、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階段,而化學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通過學習化學學生能夠提高探索與實踐、宏觀辨識真偽、微觀能力、耐心等。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還能逐漸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其綜合素養。
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第一,微觀與宏觀探析辨識的能力。化學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物質,了解物質的多樣性并對物質進行分類,如從元素、原子以及分子的方面了解物質的性質、變化、組成,認識到“性質由結構決定”這一概念,能夠從微觀與宏觀來分析實際問題。第二,平衡思想與變化的觀念。了解化學核心素養物質是運動的并且是變化的,化學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并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知道化學變化的本質就是生成新物質并伴有能量的轉化;認識到化學變化在一定的情況下是可以調控的。通過多角度分析化學變化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第三,認知模型與推理論證的能力。化學核心素養要求學生通過高中化學的學習增強證據意識,并在此基礎上對物質的結構與組成等提出假設并采取論證的方式加以證實,提升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和推理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征、組成的要素以及和某些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等;構建一定的認知模型,能夠解釋某些化學現象并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2]。第四,實驗探究能力與創新意識。化學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認識到對科學的探究就是對事物進行科學的解釋,通過發現、應用和創造去尋找并提出富有創造性的問題,再以調查和化學實驗的方式進行探究,形成動手實踐的能力,敢質疑、能創新并善于合作。第五,社會責任感與科學精神。化學核心素養強調對知識的探索應保持嚴謹科學的態度,認識到在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過程中化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化學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從自身做起,節約資源,增強綠色低碳的環保意識。
二、培養學生具備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意義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與探究性極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能夠提升探索知識的能力。化學學科始終跟隨著時代的腳步并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進步,學習化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創造性的思維[3]。學習是不斷猜想與推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形成敢于向科學質疑并求真的精神。從微觀的角度看,學習高中化學能夠了解更多的化學知識,能夠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從宏觀角度看,學習化學能夠初步了解宇宙萬物。總體來說,高中化學的核心素養就是要培養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三、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化學的教學策略
(一)活躍課堂氣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想學好一門學科先要對這門學科感興趣。在高中化學課本中,有很多復雜的化學方程式以及實驗需要學生去記并且動手操作。但是在大多數的化學課堂中,教師仍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并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學生大多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很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4]。化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舉的例子應貼近生活,學生遇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就會集中注意力,也會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應增加互動環節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就某一知識點采取分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組內既有成績優秀的學生,又有成績較差的學生,組內成員互助的形式可以提升每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中的《金屬及其化合物》一課時,我將學生分成小組開展討論,討論的主題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鋁制品,如易拉罐、餐具等,并在小組之間進行比拼,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更多地了解化學知識,讓學生認真觀察周圍的事物,并讓學生聯系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可以勾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調動其思考的積極性。我告訴學生:化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會運用到化學知識。例如,硅是一種半導體材質,常用于太陽能蓄電池當中;氮氣極易液化,速冷劑就是用液體氮制作的。學生們能夠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加深對身邊事物的了解。
(二)培養學生科學創新的精神
高中化學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高中化學教學中有很多實驗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去做。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的化學知識,還能提高其動手操作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中的《金屬鈉》一課時,因為該節課是高中化學的重點內容,歷年的高考題目都有鈉與鹽和水的反應,教師可以提前設計一個實驗并在課堂中提出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教師可以為學生放一段影片,如網上很火的“水雷爆炸”視頻,然后對學生們提出疑問:鐵桶中裝的是什么?為什么會爆炸?教師要先讓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討、假設、推測,最后再告訴學生鐵桶里裝的是金屬鈉。此時,教師可以再對學生提出問題:鈉可以燃燒嗎?怎樣才能提取并使用金屬鈉?將本節課的實驗引入,為學生示范之后再由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并在實驗的過程中講述鈉與水反應生成溶液的成分,切割鈉時有哪些注意事項等,通過實驗鞏固所學知識并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教師可以再組織一些課外活動,通過實踐讓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做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會對原本不熟悉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將其靈活地應用到實踐活動當中,經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以及對實驗結果的驗證加深對化學知識點的理解。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通過設計實驗內容、有效規劃學生的探究過程,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模型的認知能力和對證據的推理能力。教師應該給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不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起到引導的作用。若學生對某一環節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也不要立即對學生做出對與錯的判斷,而要對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的勇氣進行肯定,并與之探討,探究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過程。此外,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應告知注意事項,避免學生因操作不當而引發安全事故。
(三)幫助學生建立宏觀和微觀體系
高中化學涉及很多的概念、原理和抽象的化學方程式,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立起化學知識體系對其學習化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將理論知識建立成體系有助于加強化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在學習化學時構建知識邏輯關系,讓學生更方便記憶。這樣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提升其學習效率。所謂的宏觀和微觀化學知識體系就是將某一階段的化學知識點進行總結,形成一個學習體系,將零散的知識進行整合,細化每個知識點,從而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想象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知識總結中的《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這一知識點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了解元素與物質,在課本內容之外還要傳授學生正確的化學觀念,即元素觀念和微粒觀念。在學習物質類型和化學反應時為其建立化學守恒觀念,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知,還能讓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化學知識,對物質樹立正確的分類觀念。
結語
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更多的是希望學生在學習中提高素質和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化學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其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創新與思考能力,還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高中化學的學習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益,這也是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培養其化學核心素養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魏永鑫.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1):20.
[2]王 歡,宮麗紅.論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J].好家長,2019(63).
[3]王 沖.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探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4):25.
[4]呂巡宏.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分析[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8):68.
作者簡介:何梁君(1983— ),男,浙江杭州人,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化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