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琦
摘 要:在新時期下開展語文課程的教學活動,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效果,還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緒,期望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的情感。所以,在組織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教師也應當通過開展游戲活動、使用現代媒體技術等形式,打造趣味化的語文課堂,以便快樂與語文課堂“齊飛”。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游戲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1-0049-0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消耗自身的精力投入學習活動中,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快樂,這已經不是一個新穎的話題,而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它是值得每一位教師一直思考的話題。只有當學生對學科知識產生興趣,學生才可以將這些知識進行內化,從而逐步轉變成自己的知識。所以,在對學生講解語文知識時,教師也應當主動打破傳統語文課程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進行教學活動的安排,使得學生基于語文課程產生建構知識的動力,體驗到快樂的情緒,從而讓學生遨游在語文的世界中,逐步陶冶情操,發展文學素養。
一、開展游戲活動施教,讓學生獲得學習快樂
近年來,游戲教學法作為一種相對新穎的教學形式,逐漸被教師所接受,成為許多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不二之選,教師也主動地將帶有語文元素的游戲活動呈現給學生,來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游戲中逐步加深對生字詞和文本內容的理解,以便在發展綜合能力和文學素養的同時,促進優質語文課堂的生成。但是,在實際使用游戲教學法開展施教活動時,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對游戲的形式進行調整,控制游戲的總體時長,避免學生沉迷于游戲,造成單純獲得快樂,卻沒有學會語文知識的局面。
例如,在《七律·長征》的生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小貓釣魚”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強化對本節課生字的記憶。在課下,教師先對教材進行分析,指出“丸”“崖”“岷”等生字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結合上述內容,教師進行魚形卡片的制作,使得每一張卡片上,帶有一個本節課的生字。在課堂上,教師先為學生講解“丸”“崖”“岷”等生字的讀音,以及這些漢字的字形結構和含義,使得學生對本節課的漢字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隨后,教師向學生介紹游戲的規則:學生扮演“小貓”,當教師為學生展示魚形卡片時,學生根據自己是否認識這一漢字,爭奪答題權,獲得答題權,且正確認讀卡片上漢字的學生獲得游戲的勝利。緊接著,教師與學生按照如上規則開展游戲活動,使得學生在反復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獲得認讀生字的快樂,加深對本節課漢字的印象。
顯而易見,教師使用游戲的方式指導學生記憶漢字的讀音和字形,能夠讓學生在玩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加深對漢字的印象,從而增強學生認讀漢字的效果。同時,游戲的方式也可以營造競爭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更加踴躍地參與語文課堂,進而實現對語文知識的積累。
二、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獲得學習快樂
在傳統語文課堂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形式相對單調,課本內容與學生始終處于兩個對立面,無法進行融合,以至于學生對文章中的情節以及主人公的心理歷程等,不能進行直接的理解。而角色扮演的學習活動,無疑可以打破學生與課本之間的界限,使二者融為一體。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劇本的改編,引導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現課本上的情節,以便學生在與文本內容融為一體時,真正體會主人公的情感波動以及思想變化,從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在獲得扮演樂趣的同時掌握語文知識。
比如,在《將相和》這一課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對文本進行閱讀,使得學生認識到文章中一共包含幾個主人公以及各個主人公的語言和行為等。隨后,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改編,使其更加方便學生展開角色扮演。之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角色的劃分,以便每個學生都可以獲得參演的機會,親身經歷故事的情節。在進行扮演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深入角色之中,感受廉頗、藺相如的情感變化情況,從而在重現“將相和”的故事中,體會廉頗、藺相如的性格特點,認識到知錯就改等高尚品格的內涵。
可以看出,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的學習活動,能夠讓學生真正地與課本上的故事融為一體,使得學生在深入故事情節中,切實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緒變化,以及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以便學生在提高對故事的理解之余,獲得扮演角色的快樂。
三、發揮先進技術作用,讓學生獲得學習快樂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語文素養也較弱,想象與聯想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審美與鑒賞能力仍舊處于發展的階段,這就導致教師在為學生介紹課本上的內容時,學生經常出現不理解的狀態,以至于學生無法真切地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從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所以,教師應當主動地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影音、圖文等元素,轉變傳統語文知識的呈現形式,帶給學生直觀的視聽體驗,使得學生在豐富自身的感官體驗中,真正地體會到文字之下的精彩世界,獲得學習語文知識的快樂。
以《盤古開天地》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使用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直觀的學習資源,帶給學生歡快的學習體驗。教師先在課下檢索盤古開天地的動畫視頻,并進行下載,為正式的課堂教學做好資料的準備。在課堂的一開始,教師就使用動畫的方式設計導入環節,使得學生被動態變化的視頻吸引目光,主動地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上,并從動畫中觀看到盤古開天地的全過程。緊接著,教師帶領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并讓學生參照動畫當中的內容,理解文章中“冉冉上升”“精疲力盡”,以及“縱橫交錯”等詞匯的含義,真正地認識“開天辟地”的含義。此外,通過動畫的方式,學生也能夠直觀地看到盤古的身軀變成樹木、山川等,從而真切地體會到盤古的奉獻精神。
不難看出,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盤古的偉岸形象,以及盤古開天辟地的壯觀情境,能夠帶給學生多重學習體驗,使得學生對盤古開天地的過程有一個全面、直觀的認識,以便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認識到文字之下的豐富內容,真正地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快樂。
四、開展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得學習快樂
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常常占據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單向地為學生灌輸語文知識,期望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可以儲存大量的知識。顯然,這種想法無疑將學生放在了課堂教學的被動位置,以至于學生處于壓迫的狀態,很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所以,為了符合新課改的教育思想,真正地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理應顛覆傳統語文課程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可以集中集體的智慧對知識進行探索,從而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真正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以《走月亮》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通過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成為主體的同時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在本篇文章中,作者看似簡單平白的語言,實則蘊含了無窮的意蘊,同時兼具韻律感和氣勢,并在字里行間滲透了真真切切、相濡以沫的愛。圍繞上述內容,教師為學生設定“分析文章語言,體會文章情感”的合作學習任務。之后,教師為學生預留自主思考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基于自身的文學素養,對本篇散文中的語言和情感進行分析。緊接著,教師再為學生搭建相互合作的平臺,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小組中向其他同伴闡述自己的想法,并聆聽同伴對文章語言和情感的解讀情況,以便學生在交換彼此意見中逐步體會到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受到文章中溫馨、快樂和幸福的情感。
基于上述案例可見,教師為學生搭建合作學習的平臺,能夠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自主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究和分析,使學生在集中集體智慧完成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收獲學習的成就感,從而體會到別樣的學習快樂,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之后的語文學習活動。
五、顛倒師生角色身份,讓學生獲得學習快樂
學生對未知的事物都是充滿好奇的,而在學校生活中,與學生身份呈二元對立的就是教師的身份,學生也時常會好奇教師的備課、講課過程,因此“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就應運而生了,成為顛覆師生身份的有效形式,能夠讓學生初步體驗“教師”的角色。在對學生講解語文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分析教材上的語文知識,并按照自己的風格設計講解的方式。在課堂中,語文教師徹底與學生進行身份的互換,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為其他學生講述語文知識,以便學生在轉換身份中體會別樣快樂。
比如,在《童年的水墨畫》這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基于不同的身份體驗學習的快樂,教師就可以打造翻轉課堂,讓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進行知識的理解。在課下,教師為學生布置“自主分析教材,按照自己的風格設計本節課教學流程”的任務,讓學生在課下就開始充當教師身份,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細致分析。隨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踴躍扮演“小老師”,將自己準備好的知識講述給其他學生,以便在強化他人理解本節課的效果中,真正地完成對本節課知識的內化。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扮演“學生”的角色,適時地為學生反饋自己的聽課效果,并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真正將本節課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中解答教師的疑問,學會本節課的內容。
顯然,教師與學生進行身份的互換,能夠真正滿足學生對教師身份的好奇心,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使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知識的輸出和輸入,以便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解讀,對所學內容進行理解,從而在變換身份中體會到別樣的學習樂趣。
總而言之,讓學生獲得快樂,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非易事,在開展語文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敢于探索、敢于實踐,以便在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中,確保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探索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快樂中增強學習語文知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燕瑩.創設多元情境? 打造多彩課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設計探索[J].華夏教師,2020(16):56-57.
[2]潘生銀.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9):181.
[3]蘇志紅.關于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20(9):149-150.
作者簡介:施 琦(1990— ),女,江蘇南通人,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