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燕
摘 要:在現階段的教育中,相關人員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探究不斷加深。該門課程屬于實踐性強的課程,是新教改背景下相關人員探索的新的學習領域。在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遵循“生本”理念,不斷地對活動空間與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實現知識的靜態傳授向動態獲取轉變,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數學知識,實現學生實踐能力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7-0024-02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中,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組成部分,對學生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小學數學課程作為學生接觸高難度知識的基礎,對學生智力發育與素質的形成十分關鍵。因此,在數學課上,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全面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對此,筆者結合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對該課程的實施策略進行了分析,旨在全面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
(一)強調整合
從小學教育來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教育的重要目的,所以設置的課程也應該是綜合的。因此,在數學學科的基礎上,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課,既可以將各個分離的課程聯系到一起,又可以促使學生對自身、社會、自然之間的聯系有一個整體的認知,為學生開辟一個新的學習渠道。從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來看,其強調淡化學科界限,關注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整體性。
(二)重視實踐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其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側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教師要在該課程開展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立足學生的實際,關注學生興趣的激發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有效的鍛煉。綜合實踐活動課尤其強調學生的體驗感,注重讓學生參與多種實踐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三)突出開放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所有學生的課程,這就需要教師將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起來。從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程目標來看,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因為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所以課程內容也表現出開放性的特點。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過程來看,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個性化的發展,所以在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也具有開放性的特點。
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的不足
(一)實踐活動方式單一
在現階段的教育中,一些教師尚沒有形成開放性的教學思維,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是采取“灌輸式”教學法,這既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又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必然不能通過單一化的活動方式來開展,因為如果實踐活動開展的方式過于單一,就只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教材中的知識,反而對課下的實踐活動設計過少,這就不能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二)實踐活動內容欠缺
從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情況來看,近些年來,教師的綜合素質有所提升,教學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一些教師在思想上還沒有實現根本的轉變,這就導致教師的教學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夠重視,在該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形式化教學比較明顯,這樣的教學內容必然會影響實際教學效果。
(三)實踐活動脫離實際
多年來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多以教材為主,特別是在課堂上,師生缺乏有效的溝通,不僅難以將知識有效地傳輸給學生,還導致實踐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現脫節的情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價值。
(四)評價過于單一
從小學階段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來看,評價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評價過于單一,這就難以體現出評價性的真實客觀。學校應該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體系,否則,不僅難以通過評價的刺激作用激活學生的學習意識,還可能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導致學生存在厭學的心理。
三、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策略
(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
在現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并逐漸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推廣,與此同時對于教師的要求也在提高。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動態,幫助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了解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利用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思維創新能力,在整體上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年、月、日”這節課的教學中,由于本課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便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同時,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還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樣才能夠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輔導。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式
從數學這門課程來看,其本身就具有靈活多變、應用性強的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開展的意義和教育價值。從目前的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來看,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應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對于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教師需要立足本課程實踐性的特點,靈活地運用教學方式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在探索實踐的活動中認識到問題的核心,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認識圖形”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需要了解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基本的圖形概念,同時這也是學生今后學習幾何學的基礎,所以在實踐課上,教師需要找一些實物,組織學生參加猜一猜、拼一拼等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觀地了解幾何圖形。同時,對于“圓柱與圓錐”這節課的講解,教師可以自制教具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材料指導學生制作底面積與高都相等的空心圓錐和圓柱。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將沙子裝滿圓柱,并將圓柱中的沙子倒入圓錐中。從操作結果來看,學生發現一個圓柱中的沙子可以裝滿圓錐三次,反之將圓錐中的沙子裝入圓柱,需要三次才能裝滿,通過這個過程,學生自然可以理解圓錐與圓柱之間的關系,有效地掌握這個數學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