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
摘 要:作為一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數學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能為他們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基于新課標,對實施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在指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更多地指導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把在數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這樣更有助于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思考數學的能力、分析數學的能力以及對數學知識創新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整體數學基本素養得到提升。
一、通過質疑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教師在教學小學數學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質疑能力。只有通過質疑才能讓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進一步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能夠自覺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些能力的培養,實質上就是核心素養的提升[1]。
比如,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數據處理”的教學,這堂課的教學任務是:學生能夠認識各種不同的統計圖,并且能夠按照已知的數據,自己把統計圖做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質疑能力,只有產生懷疑,才會引發對問題的思考,從而才能夠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要在教學中多對學生進行引導,即使在預習的過程中也要讓學生具備自我提問的能力,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和對知識提出疑問。學生在疑問中還能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從而更加自主地探索知識。例如,表格中數據中百分數代表的意思、畫出統計圖的步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質疑,隨后結合圖表為學生進行講解。在講解完成后,教師再為學生灌輸提出質疑的學習習慣,指導他們掌握提問題的方式,進而提出有益于能力提升的問題。
二、在創設的數學情境中提高核心素養
小學生處于心智成長階段,具有極大的好動性與好奇心,樂于對一些事物進行探究和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與興趣為學生創設對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實踐培養核心素養[2]。比如,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認識三角形”,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引下,利用實際的操作與實踐認識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的高和低之間存在的意義。學生還要具備在三角形的內部把高畫出來的能力,并且把學到的這些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在一起。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三角形模板拿出來,并且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三角形制作的視頻,學生可以根據看到的視頻學習制作三角形,認識各種不同的三角形,進而能夠獨立畫出三角形。學生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能發現數學的興趣,從而使數學素養得到提升。
三、翻轉課堂的設置,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翻轉課堂屬于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適應新課改以及當下教育教學的要求。翻轉課堂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體,而翻轉課堂是以學生的參與為主,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學生根據學習的知識發現問題,對問題提出質疑,解決問題。這些方面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3]。
比如,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平行四邊形跟空間的思維模式有關,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學生通過對基本知識的學習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掌握其計算的方法,并且能夠根據公式計算。教師在授課當中,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有關平行四邊形的疑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算更簡單呢?平行四邊形和正方形的區別在哪里?教師在教學中利用這些相關的問題分析數學的知識,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加了解和感悟數學知識的奧秘。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當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想法,對學生提出的質疑,要給予耐心回復并且鼓勵。學生在提出疑問的同時,就會自主思考問題,從而培養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并且具備運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革新.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4(6):66-67.
[2]張友珍.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思考能力[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6):10-11.
[3]李曉萌.新課標背景下增強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9(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