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
【摘 要】我國素質教育改革日益加深,核心素養已經成了教育界熱點話題。一線教師不能再延續傳統教學的教學方法去培養學生,應該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注重學生自身的健康發展、和諧發展、終身發展,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高中政治的一線教學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永遠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分析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流露并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高中生;核心素養
1.核心素養概念簡析
所謂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應該具備適應終身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的綜合素質能力以及必備的品格。如若培養高中生的“核心素養”,就要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核心,其具體表現為科學精神、人文底蘊、健康生活、學會學習、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在高中的政治課中怎樣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筆者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作出如下總結。
2.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高中階段的教育目的主要是為了奠定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政治課程應該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人文素養,注重學生自我意識以及發展意識的喚醒,形成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通過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索精神,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求學精神,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和諧發展。
靈活運用課本中的名言警句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新課改之后,課程中增加了很多名言警句,這些名言警句都蘊含了非常深刻的價值觀、高尚的情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雅的審美情趣,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人生導向,提高審美藝術水平。例如在《生活與哲學》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因此平時應該加強學生的日常積累,讓他們明白量變達到一定的度就會發生質變,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孔子曾經說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史伯有句名言:“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學生應該做到心胸寬廣,學會開放、懂得包容以及求同存異的道理。孟子曾經說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教育學生選擇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不可自私自利,應有大愛的思想。
3.與實際相結合,靈活展開情景教學
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與實際相結合,靈活展開情景教學,結合與教材中相關的內容,結合熱點問題,進行情景劇表演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我國人教版的政治教材中,在講到“人民的權利”這一內容時,政治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具體實際情況來進行情景在生活中再現:某某村舉行村主任的改選,但因為村委會內部某些原因而導致其結果的真實性有待商榷。根據這一情景,政治教師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一系列相關的思考,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讓學生再現當時的情景,學生們從感性認識的角度去分析教材中的知識。在學生之間相互探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索和探討,充分挖掘并展現學生的所思、所想以及所感,學生們不僅僅在課堂中獲得了知識,而且還能夠學會做人的道理,在從感性角度的情感體驗上升到思想道德的認識,進而提高學生們的核心素養。情景劇的靈活運用為教學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基礎,逐步深入觸發學生的心靈,感悟知識的真諦,讓學生重新認識人生以及社會,并感悟真諦。在課堂上學生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核心素養。
4.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根據高中生綜合思維能力結合核心素養和綜合思維的基本理論,提出以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4.1明確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教學目標
由于學科課時安排、老教師適應傳統教學模式疲于適應新的課堂、新教師對教材內容把握深度不夠等原因,都使得在地理課堂中無法落實培養學生綜合思維。但是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刻不容緩,教師們必須付諸行動,從思想上改變,認同并實際行動起來,明確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目標是努力的方向,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第一步應當是教師明確高中生政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教師應仔細閱讀、分析新課標所提出的高中政治課程關于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的目標,使學生能夠形成從綜合的視角認識事物和現象的意識;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事物和現象的發生、發展的過程,辯證地看待問題。只有教師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順利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
4.2有效整合教學資源
教師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很多,如各種版本的教科書、教學指導用書、課程標準、各種報刊雜志、周邊的事件等等。如此多的教學資源給了教師極大的選擇、開發、利用的空間。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資源意識,提高對教學資源的選擇、開發和利用的能力,極力地發掘有價值的資源,并且將這些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及時地進行提取、加工、轉化,以豐富、充實、完善實際的課程。學生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也沒有足夠的能力自我整合身邊有利于學習的資源,有時也無法從身邊事例中發掘其中蘊含的知識點,這些都需要教師來整合,并且將其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相結合,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在整合教學資源后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在豐富的教學內容中教會學生能力遷移,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并強化學生綜合思維。
4.3拓展學生知識儲備
拓展學生知識儲備有利于促進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和地方綜合。學生只有具備了某方面的知識,才有可能進行進一步的學習。當分析要素時,學生需要知道有哪些要素、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要素的變化等,如果學生對某一方面不了解,就算學生知道要這么分析,也無法進行分析。當學生知識儲備足夠時,談到某一問題時學生都能根據自己了解的知識進行表達。特別關系到經濟綜合和社會綜合,經濟綜合和社會綜合需要學生具備歷史知識和對該問題的背景知識。如三大改造,學生需要了解三大改造的歷史背景、經濟狀況、社會文化等,在這些基礎上才能分析政治中的三大改造。學生學習知識后重要的是運用,綜合思維也不僅僅是知道這一概念,而是一種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