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清
摘 要:在城市小學教育中,素質育人成效得到了顯著提高,但農村因受到地理環境、經濟生活因素、家庭教育狀況等方面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素質教育的開展難度。鑒于此,就素質教育環境下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展開具體分析。
關鍵詞:素質教育;農村小學;教學效果
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農村教育面臨諸多問題,如優質師資匱乏、教學設備落后、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農村小學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且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為學好其他學科奠定了基礎。所以,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健全其人格,真正培養出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
一、素質教育環境下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性
當前,我們不難發現素質教育模式適合在農村學校開展[1]。但農村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如優質師資匱乏、教學設備落后、校園文化缺失、閱覽室缺少圖書、教師人數少、教研活動難開展等,這增加了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難度。高效課堂在素質教育環境下,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密切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這樣的教學模式更符合農村小學現狀。盡管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得到了長足發展,但部分教師并未深刻理解吃透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導致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學習方法,不利于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所以,當前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予以積極創新,實現真正高效的語文課堂。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優質師資匱乏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能力直接影響語文教學的效果??v觀當前農村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20世紀80年代的頂班教師或民辦轉正教師大多未經過正規培訓,而是通過自學考試或在職函授教育學習獲取相關專業知識。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的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甚至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是地方普通話,并且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不利于素質教育效果的提高[2]。另外,教師的專業化知識比較匱乏,造成學生難以接受優質的語文教育,難以保證語文教學的實效。
(二)素質教育宣傳力度較小
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偏遠農村山區的學生上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課堂把控力不夠,導致語文課堂實效性不高[3]。另外,學校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大多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德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三)教學設備和網絡存在滯后性
要想更好地貫徹素質教育,首先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信息技術背景下,在課堂教學中,普遍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這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但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因為教學設備比較落后,無法充分發揮現代化技術的優勢,教師大多還是通過書本開展教學。針對學生來講,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再加上教學設備的滯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難度[4]。
三、素質教育環境下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路徑
(一)提高師資質量
要想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首先要從教師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其專業化素養,密切關注教育動態,推動教育與時代的同步發展。第一,規范準入機制,吸引優秀中青年教師。在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臨時代課的教師比較多,教師流動性較大,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要進一步創新當地教師招聘制度,拓展招聘范圍,引進優秀的中青年教師來學校任教,這不僅能優化師資隊伍,更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第二,強化教師教研能力。農村小學要積極整合資源,建構不同的教研組,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教育部門要強化城鄉學校的協同發展,建構強弱幫扶機制,對本區域的教研力量進行有效整合,切實提高農村的師資力量。第三,強調教師再教育再學習。教育部門要組織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開展教師面對面交流,與名師零距離,革新傳統的舊教學模式,讓農村教師真正感悟高效課堂的魅力。比如,在《宿建德江》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上學路上朗讀古詩,讓其思考詩詞的內涵,切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留守兒童的成績并不理想,如果單憑這個把留守兒童劃分為學困生,則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教師的鼓勵能讓其感受到心理的愉悅。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另一方面,教師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讓其意識到自己在班集體中的重要性。比如,教師可以設置“班級信箱”,讓學生通過寫信溝通,并定期找學生談心,密切關注其發展動態,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另外,教師要強化心理學知識方面的學習,把自身的教學經驗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科學把握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切實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春日》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參觀田野的春天,加強其對這首詩的理解,同時講述朱熹創作這首詩的背景,指引學生明白這首詩中蘊含的哲理,表達詩人在戰亂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從而滲透“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三)巧用現代信息技術
素質教育環境下,高效課堂的建構與信息技術息息相關。一方面巧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依托網絡技術拓展農村教學資源。第一,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是一種集圖像、文本、聲音、動畫等一體化的技術,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獲得知識。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導入多媒體技術,采用音頻、畫面、視頻等講述課文。比如,在《夏天里的成長》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與夏天相關的視頻,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使其感受夏天的氣息。第二,依托網絡拓展教學資源。農村小學生對外界新鮮事物的接觸較少,所以對外界充滿好奇。多媒體教學資源能實現共享,教師通過多媒體資源的應用,能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為其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從而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