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玉桂
摘 要:葉瀾教授說:“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這是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追求的理想的課堂教學,也是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運用多元有效策略,點燃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學生在熱烈自由的時空里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課堂是新課程實施的主陣地,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主要場所。而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優化教學方式、合理智慧評價,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課堂走向縱深。
一、在數學教學中革新方法的重要性探究
1.有利于提升效率
課堂效率是課堂情況的重要參考指標,更是學生在課上獲得足夠知識的衡量要素。傳統教育模式有自身的優勢,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其與時代脫節的問題逐漸顯現,對學生主體的關注度也不夠,沒法滿足個性化的教育需要。而巧用方法推出新的教學模式后,傳統模式下存在的各項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因此,在課堂的使用過程中,整體上效率自然而然也會獲得提升。
2.有利于激發興趣
傳統教育模式過分重視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個人發展,對于他們的情緒、生理、心理特點也不夠關注,沒法激發他們的個人興趣。巧用方法的提出就是為解決問題的,它可以很好地組織、梳理、歸納學生的喜好以及個人的特點,在足夠個性的環境設計下激發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充分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3.有利于滿足需求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傳統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個人關注不夠,無論是生理特點還是心理特點都沒有被加入教學的設計中,導致整體教學缺乏個性,也沒法滿足時代最新需求,這是頗受詬病的一點。巧用方法引入后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整體的環節從備課開始,到教案設計、教案使用、課堂講解以及課后評價和輔導等,都會涉及相關的需求認知和滿足,因此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各項時代賦予的新需求都可以得到最好的滿足。
二、巧用新方法提升課堂效率的策略
1.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增強小學數學課堂的活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必須要貼合實際生活,設置的問題必須要滿足教材的要求,注意問題的深度、廣度,從而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因此,設立合理的情境,使學生設身處地地學習、探索,進而自主去研究,非常有必要。例如,在講解“認識人民幣”內容時,教師可以準備相應的人民幣圖片,并且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小明過生日時媽媽帶他去商場買禮物,那么需要用什么來買呢?教師此時就可以引入關于人民幣的知識,并且借助圖片、視頻的方式來讓學生了解人民幣的數值,并且通過找零錢的方式來加強學生對人民幣中“元、角、分”的認識。
2.注重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為了激發小學數學課堂的活力,教師在教學時必須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新時期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遵守新課標各項要求,以提升整體的綜合素質為根本目標。比如在方式改革中,必須注意到有些數學項目是不可改變的,特別是對于抽象問題的學習,需要結合傳統模式的積累來推進,不可以全盤否定。在實際推進中不可過分娛樂,要以提升整體課堂效率為主。此外,教師可以重視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保證教學的效果。例如,三年級數學當中涉及關于“統計”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統計校門口行人的數量、車輛的數量,并且結合所學的知識,對相應的數據進行加工,從而促使學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可以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充分發揮評價的有效性
教學工作中,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結合評價才能夠判斷教學是否有效。學校的領導、教師以及家長都可以對教學方法進行評價。因此,結合有效的教學評價方法來發現教學中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筆者注意到,部分學校鼓勵老師自主探索研究,因此引入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新方法都是有效的,甚至一些教學方法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爭議,這就需要開展教學評價。筆者所在學校在處理這個問題時,由學校領導帶隊,結合聽課、走訪、問卷、同行評議等多維度方式開展評價活動,就老師所做的教育方法改革做了多角度比較,對于那些打分相對較低的教學方法改革給予了理論指導;對于那些打分較高的、符合實際需求的教學方法進行推廣,這可以大大提升教學的效果。整體來看,巧用方法提升整體的課堂效率,保證課堂教育質量,是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做法,也是滿足個性教育需求和時代需求的重要探索。此外,巧用方法可以很好地重煥生機,使學生的興趣得到真正的激發,進而樂意自主探索。因此,老師需要在充分考慮的前提下引入這些新方式,做好改革工作,進而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多幫助,也給教育事業改革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陶蓉.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方法策略[J].兒童大世界,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