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丹
摘 要:中華上下五千年,孕育了許多傳統文化,其中不乏美術教育的精神。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元化技術,使用特定的技術手段,因人而異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美術;傳統美學;詩情畫意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與日俱增,他們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注重自身綜合素養的培養與提升。而美學教育指的是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準確把握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如果在美術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學生就會在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進一步培養審美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一、通過詩歌傳遞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情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的源泉。長期以來,由于面臨著沉重的教育壓力,很多學校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更加關注基礎文化課的教學,而美術課程教學則逐漸邊緣化,并不受重視。另外,該課程一般為選修課,學校也沒有就該課程提供良好的教學設備,難以支持美術教師開展多樣化教學,最終致使課堂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高。
對于美術教師而言,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切入點,以此來營造高效課堂。具體來講,從保留下來的藝術品中不難發現中國的傳統藝術文化較為豐富,其中以詩情畫意為主,古人們憑借著對詩歌意境的掌握,將自身所想盡情展現。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與學生情感溝通的方式,引領學生不斷強化繪畫認知能力,進而打動學生的藝術情感,增強學生對藝術品的理解。例如,在欣賞中國古代繪畫時,通過古詩句與山水畫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對山水畫的理解。古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作者勇攀高峰、不畏艱險、俯視一切的雄心與氣概。表面上只是簡單的勵志句,但倘若結合繪畫來進行表現,則會讓學生恍然間看見詩句間巍峨的山脈,這種畫面感所形成的視覺沖擊會比憑空想象更加激烈。由此,迅速提高了學生對于詩情畫意的探索,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情趣。
二、結合山水特點的講解,營造輕松課堂
宋代以前,畫師可以根據需求者所講所想進行山水畫的繪畫,同時還能夠匹配與之適合的古典樂曲,在繪畫過程中添加詩意之境。在現在的教育環境中,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傳達繪畫意境。例如,在講解《山居圖》的美術課堂中,教師事先將與之有關的背景進行收集,隨后利用PPT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有助于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比外,教師在培養學生美感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要求學生課下搜集與之有關的歌曲,然后在課堂上對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進行場景敘述,此過程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
三、教學方式多元化,靈活多變才能豐富想象力
無論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繪畫技能,還是西方繪畫技術的發展,畫到一定境界都能將繪畫者的本意蘊含其中,尤其是作者的人文修養表現可謂淋漓盡致。那么,對于教師而言,在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應局限于所見,要讓學生善于深層次挖掘作品的豐富內涵,達到美術教學目標的同時,更好地推動美育的有效實施。
對此,美術教學要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也就是說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差異性針對性采用適宜的教學形式。通常來說,簡單的口頭描述只是基本的教學手段,語言教學會將美術意境局限于所說所講中,重復教學會影響教學質量。在課堂上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就需要創建合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歌曲、繪畫、表演以及藝術欣賞的相關教學步驟,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領略美學的意境。
四、情景教學才能引發美術創造
如果學生缺乏對于藝術的想象,就很難創造出生動的畫。為培養學生的藝術情趣,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自由發揮想象力,同時隨著樂曲的跌宕起伏來豐富自己的情感認知,以此來激發創造靈感。例如,教師可以適當引用相關的詩句,然后讓活潑好動的學生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對詩句中的場景進行情景再現,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進行適當的評價。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鼓勵學生學習,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繪畫創造能力。
培養高中學生的審美素養需要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將傳統的經典詩歌融入美術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過程中自覺體會詩歌意境,融合情感共鳴的手段輔助師生溝通,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延飛.提高高中美術課的素描教學質量的方法[J].高考,2021(9):161-162.
[2]閻磊.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高考,2021(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