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遠堯
摘 要:在研究的過程中,將初中人教版音樂教材作為主要的研究目標,對教材中涉及的音樂內容和編寫模塊進行了全面分析,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對中國民間音樂內容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音樂;中國民間音樂;相關研究
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開展過程中將弘揚民族文化作為核心部分之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增強了愛國意識和民族意識,這樣才能保證其愛國主義情操逐漸得到提升,人教版音樂教材在研究開發的過程中按照新課程的標準編寫了相關內容,再通過專家審核之后進行應用。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將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作為主要的研究目標,對其中的民間音樂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
一、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中關于民間音樂內容的概括
本文通過對相關的數據資料進行研究得出,在編制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理分析,教材在整體結構方面具有并列特點和關聯特點。在知識結構編寫思路方面,主要針對知識的掌握和民族音樂知識的普及進行,教材將人文內容作為核心部分,內容具有很強的覆蓋性與廣泛性,內容設置方面也打破了傳統的界限,學生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和積累,構建更加完善的音樂知識體系。在教材內容方面涉及中國民間音樂內容的主要板塊有8個單元,分別為初中三年6個教學階段,初中教學階段關于中國民間音樂的情況,如下表所示[1]。
通過對表1進行觀察可以得出,教材中內容較為豐富的是民間歌曲,曲藝以及說唱教育內容相對較少。
二、教材內部關于中國民間音樂內容的分析
在人教版初中教材中,《神州音韻》屬于一個音樂系列,根據不同的地域進行劃分,主要可以分成4個單元,貫穿著初中音樂教學不同的4個階段,學生針對這4個單元進行學習,可以感受具有代表性質的民間音樂以及民族樂器,同時也能體驗到民間音樂創作具有的濃郁氣氛。
《八音之樂》涉及了一個教學單元,其中主要包含5首不同的作品,相比其他教學內容,此方面涉及的教學內容相對較少,其中主要包含了一首民間管弦合奏樂、一手鼓吹音樂作品等。由于教學內容相對較少,若是不在知識內容方面進行拓展,很難讓學生對此方面有更較深的理解,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梨園風采》主要分為兩個不同的單元,在學習過程中會分別介紹11個戲劇片段,其中主要涵蓋7種不同的劇種,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不同劇種之間的差異,這也是民間文化宣傳的重點部分,并且也是初中音樂教學的重點模塊之一。從教學內容方面來看,京劇教學內容方面包含了兩首現代京劇和三首傳統京劇。通過學習初中音樂教學內容,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不同的經濟種類,并且還能和其他音樂進行融合學習,逐漸提升個人修養與綜合素質。初中階段的京劇教學,可以讓學生對昆曲和中國五大戲曲核心有初步認知。
在《曲苑天地》教學內容方面,主要涉及了一個教學單元,其中包含了6種教學作品,主要的教學風格為曲藝音樂。教育過程中需要學習蘇州潭池、四川輕音、京韻大鼓、山東快書等不同種類的戲曲,通過吸取學習的方法,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感知體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音樂有著更深的見解與認知,了解曲藝方面的相關知識。
三、對初中音樂教師的相關建議
在設計人教版初中音樂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需要對新課改的要求進行了解,根據現實情況選擇良好的曲目類型,并且還要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這樣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多樣化需求。新課改對教學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視音樂欣賞和音樂感受,并且還要逐漸提升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教師在進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教材的使用方案,按照新課改的標準精心挑選內容,確保日常的教學具有創新性與現實性。多元化音樂教學對教師的個人音樂素養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在初始階段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編排,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逐漸提升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質量。
1.擁有多樣性的文化價值觀
人教版教材在編制的過程中,將人文作為核心部分,教材編寫過程中涉及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曲藝類型,教育人員需要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和民族進行考慮,還需要對民族文化背景和民族音樂特點進行深層分析,在綜合教學需求和文化普及的背景下,發揮出初中階段音樂教學的所有價值。另外,教育人員需要重視學生的個人特點,在宏觀角度進行合理分析,正確看待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這樣才能端正學生學習音樂的態度,對于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感知也有著重要意義。
對人教版的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其所包含的教育內容是相對比較多的,只要保證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正確引導,發揮教育所具有的作用,就能夠實現教學的最佳效果。特別是新課程標準針對其中的教學內容以及課堂上涉及的知識點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包括利用音樂課程引導學生學會對藝術進行欣賞、創造,了解音樂的文化等。同時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對于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能夠按照課程標準以及相關的依據,精心對課程知識點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講授具有創造性的音樂內容,并合理編排教學任務,結合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課堂的長足發展。例如,在針對人文這一部分知識內容展開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就能夠清楚地了解到,在我國社會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其所具有的音樂風格是不相同的,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保證學生能夠真正地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背景,教師也能夠感受人文的特點,這樣才能夠確保音樂課堂教學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真正從多樣化的視角看到文化所具有的差異,也能夠發揮出音樂課堂教育的優勢,從而確保學生在參與課堂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自身能力得以提升,不斷成長和進步。
2.逐漸完善教學內容,彌補教材方面存在的不足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重視音樂外在的形式與特點,從教材設計方面來看,《八音之樂》教學板塊中對于民族音樂和樂器的體現并不全面,特別是在類型不同的獨奏樂器和音樂體驗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為了彌補此方面存在的問題,就需要根據課程需求選擇相應的教材進行彌補,讓學生也能對相關教學材料初步感知。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在初中階段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本地音樂資源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與戲曲形式,在音樂內容方面進行拓展與創新,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內涵。
3.使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案
在新課改的要求之下,初中階段音樂教學需要重視4個核心理念,分別為創造能力、表現形式、欣賞能力和學生的感知。課程中還包含了三維目標。教育人員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情感和知識的滲透,合理應用教學技巧,這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引導,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這也是新課改對教育人員提出的全新要求,只有確保教學效果,達到審美教育標準,才能保證最終的教學質量。教育人員還可以利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方法、綜合音樂教學法等,這樣才能在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創新,為教學的推進提供更多途徑。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可以逐漸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發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課堂氣氛和靈活性也會逐漸增強。
綜上所述,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在人教版初中音樂教學內容方面,中國民間音樂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只有重視中國民間音樂,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和滲透審美教學的最終目標,同時還需要結合新課改教學內容,在教學覆蓋方面進行拓展,達到三維教學目標,還需要針對國際先進的教學方案進行研究,完成教學體制和內容方面的創新,確保我國音樂教學事業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黨岱.中國古代音樂史的溯源與發展:評《簡明中國古代音樂史》[J].炭素技術,2019,38(3):68-69.
[2]潘林紫.論音樂理論集體課教學內容設計所體現的“因材施教”原則:以面向本科生的《中國民歌概論》為例[J].音樂創作,2016(12):170-173.
[3]楊思賢.漢族民歌與宗教關系探論[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2(3):37-43.
[4]齊磊.“非遺”語境下的浙江藝術高校中國民間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以嘉善田歌為例[J].大眾文藝,2016(19):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