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磊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還是情感態度的生成過程。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過程,就是知、情、意、行諸要素的變化過程。在此,以國家統編教材初中道德與法治心理健康模塊的《在品味情感中成長》(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一課為素材,摭談關于構建核心素養背景下情感教育深度課堂的一些思考和暢想。
關鍵詞:課堂的力量;道德與法治;多元積極評價
近年來,深度教學成為基礎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和方向,關于中學思政課堂的應試指導式功利化教學與基于核心素養養育的深度教學價值的研討越來越深入。
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往往偏重知識傳授,囿于知識傳授以外價值的認知和理解,知識的生吞活剝只會讓知識失去了應有的意義,讓課堂失去了靈魂。毋庸置疑,思政課首先是一門思想政治或者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課,其次,更為重要的是,思政課承載著國家與社會意識形態功能的通識教育課。鑒于此,將思政課堂淪為中高考考前指導是對教育缺少敬畏之心的,是對課堂意義的一種膚淺表達,思政課堂應該建構在基于學科知識基礎之上的核心價值觀養育的深層次喚醒。
一、本真:真實的情境是課堂的力量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教學要基于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并把要學習的知識置于多種具有一定復雜性的問題情境中,分別著眼于知識的不同側面,使學習者對知識形成多角度、豐富的理解。
優秀的教師善于捕捉與攫取生活中有價值的資源,并通過現代媒介融入課堂情境中,生動直觀的呈現會讓學生親近它們,從而能夠讓學生感悟到一種真實的情感體驗,內化于心,獲得的知識更持久、情感更真摯。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朗讀了我省一位援鄂醫護工作者寫給自己孩子的一封信,讓學生體會這封信中蘊含的父子親情、社會責任、家國情懷。那一刻,我分明看到很多學生眼里閃爍的晶瑩淚花。筆者無意以催淚為目標,但我認為將自己代入情境得來的感情才是真實可貴的。單純賺取他人的眼淚,不僅膚淺,也缺乏道德感。接著,在教學傳遞美好情感這一內容時,我展示了本班同學為患病的困難學生捐款圖片,那一刻情感的浪花再次被激起,學生的發言十分踴躍,都快速融入真實的情境中,這種情境的融入比單純坐而論道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辯證:情理交融是課堂的永久魅力
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不僅是把知識點傳授給學生,更要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講清楚,不僅要告訴他們是什么還要講清楚為什么。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這樣才能增加知識的可信度,使學生不僅口服,而且心服,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實現教與學的統一。
“負面情緒是不是沒有價值?”“我們傳遞情感正能量是否只需要一腔熱情?”……整節課我設計了一系列有價值的、能夠誘發學生高階思維的問題情境,旨在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努力打破理論盲從的思維定式。這樣,在思辨課堂上常有智慧的火花閃耀。貼近學生又高于學生,基于“最近發展區”的問題能夠讓學生的參與欲望被瞬間勾起。“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話匣子一旦被打開,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會聚集迸發。形式化、程式化的假思考被雖不成熟卻閃動著價值光芒的真思維所取代,膚淺機械的符號教學被價值喚醒的意義教學所補位。
理因情而溫暖,情因理而深沉。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情與理統一起來,通過問題設計、思辨探究將情感引入到一種自然而深刻的境地。同時,情感也要滲透在那些看似枯燥說理的文本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投入,保持高度熱情,挖掘文本的感人情節,以此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情感,使學生的思維和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促進學生與教師間的情感交流與共鳴,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實現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喚醒:激發生長欲望是課堂內外共同的價值使命
教師的課堂教學都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的發展。教師影響學生的除了知識、技能、道德品質外,還有教師對學生關心愛護的深情。教師要寬廣博大,全面公正,它既是教育者高尚道德的自我表現,又是一種教育手段,在教育過程中能產生巨大的力量。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將一些智商一般的學生向他們的老師暗示為智商過人的學生,過一段時間后,被暗示的學生學業成績普遍有了長足的進步,原來老師對他們另眼相看,這是老師期望的積極效果,即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教育者愛教育,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發展學生的情感,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師要熱愛教學,熱愛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去感化學生,感染學生,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生長內驅,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目標。
以養育核心素養為思政課價值本位,通過設計有深度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習內驅,引發學生高階思維,建構系統化的教育秩序,演繹美好的學習之旅。深度教學的核心要義即在于此。筆者認為,脫離了基于核心素養的思政課堂,只會是失去靈魂的無價值教學。知識被肢解,思維被抽空,大腦被禁錮,悲劇由此產生。深度教學是將課堂還給學生,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啟發誘導基礎之上的核心素養養育過程,將知識串聯成有價值的解讀現實生活、解決現實問題的意義教學。深度教學是將課堂由符號教學轉向意義教育的適配型課堂模式。
參考文獻:
[1]林貴陽.借力教學情境,助力深度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
[2]許文靜.以“素養發展”為導向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深度教學[A].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