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崢 張麗娟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的邏輯思維課程,主要的功能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知識的綜合創新能力。就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進行闡述,以引導學生領會公式概念的主要思想,能夠在解決問題時舉一反三,利用不同公式的組合解決問題,拓寬學生解題思路,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用到,數學知識的形成是不斷發現問題、思考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過程,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不能只是讓學生記住公式,利用公式去套題型,這樣培養出來的只不過是做題的機器而已。就中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做簡要分析。
一、何為創新思維
什么是創新思維?從字面來看,創新就是創造新的、過去不存在的東西,在中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相關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突破自己的極限,跳出老師上課所講的框架,更進一步理解相關知識的延伸,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新知識、新內涵、新方法,掌握創新的關鍵點,為未來成為創新型人才打下相應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意義
所謂少年強則國強,現階段教育體制也應該創新改革,徹底擺脫原先守舊的框架。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他們以后才會在人生道路中跳出自己的認知框架,掌握創新能力,成為未來綜合性創新應用人才,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三、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從哪些方面入手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逐漸改變,利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改變傳統中學數學教育的方法,才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讓學生自己推導新知識
例如,在“相交線、平行線及判定”這一部分知識的講解中,教師首先給出兩線相交、平行的圖片,并提問如何判斷相交線、平行線,讓學生根據圖片等來推導新知識,這樣就培養了學生探究創新的能力,也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并且再根據推導出來的結果,教師證明其對錯以后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梳理,糾正學生的思考方向,這樣才能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又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還可以在課上留作業,提前告知學生判斷平面與平面是否垂直的條件,再讓學生逆推方程式,這樣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2.告訴學生敢于質疑,勇敢自我解答
數學教學中不能循規蹈矩地從頭講到尾,學生只是在機械消化教師所講的知識。教師雖然擁有豐富的教學知識與經驗,但并不是完美無缺的,也會犯錯,如果一味地讓學生只聽老師講課,那么學生潛意識里會認為別人經驗多,所以說的一定是對的,不能去反駁。而這種思維恰恰影響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比如,在“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章節中,教師可在講完對應的知識點以后,出一道相關的題型,并且在講解的過程中故意說錯,此時因為學生剛學會相關知識點,對知識并不熟練,不能很確定老師是否說錯,所以此時解答時故意出錯,考驗學生是否能夠舉手質疑,并且能否給出自己的解答方案。學生如果能解出正確答案,并且指出老師的解答錯在哪里,就達到了自我突破,提高了解題能力,思維不斷創新。
3.學會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做解答
鼓勵學生用不同方法來解決同一問題,告訴學生,其實面對同一道題,也會有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樣不僅增強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告訴學生,問題沒有唯一正確的解決方法,要靠自己去尋找更多的解決方法,這才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關鍵點。
比如,在“全等三角形”中,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全等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對三角形有更全面的認識。還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在判斷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教師要求學生隨便畫一個三角形,然后提問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有多少條路線可選,其中最近的有幾條,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得出三邊之間的關系,并且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結論。這也是創新思維的鍛煉,讓學生學會多種解決辦法的思維。
四、結語
總結以上相關要點,得出一些結論,要利用不同方法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雖然這個過程并非短時間就能完成,但是數學教師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認真培養他們,通過對于知識點的梳理以及簡化,讓學生快速提高相關的技能知識,為中國培養創新型綜合應用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黃秋霞.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159.
[2]馬會平.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9(12).